四、臥薪嘗膽
勾踐雖然回到越國,但要復仇并非容易的事。
自兵敗后勾踐入質吳國,越國實質處于亡國狀態,只是賴幾位忠臣的努力保全了越國的臣民。吳王夫差實質上把越國當做一個附庸國,劃撥給勾踐的土地只有方圓百里,甚至一座像樣的城池也沒有。而越國以前國庫的錢財,幾乎都拿去賄賂吳王了。如今的越國既弱且窮,想要打敗吳國,不啻為天方夜譚。
如果畏難而退,那他就不是勾踐了。
既然上天可以使自己死里逃生,這不是預兆著自己肩負一個更大的使命嗎?在經歷那么多的挫折后,他的心志堅強如鐵,絕不輕言放棄。夢想雖然遠在天邊,但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終究會越來越近。
百廢待興,千頭萬緒,從哪里著手呢?
面對破敗的國家,勾踐首先想到的是建筑一座新城。有了新的城市,才有政治中心,國家才有凝聚力。雖然國家的民力和財力都不足,可是范蠡還是很出色地完成了筑城的任務。城不大,但設計頗為精巧。分為內城與外城,外城筑有城墻,但在通往吳國的西北角卻不筑城墻。這是做給吳國人看的,表示說我們越人對吳國不設防,你們不用擔心。
新的城市建成了,越人有了更好的生活環境,但同時也容易令人產生好逸惡勞的懶惰習性。勾踐在吳國過了三年非人的生活,現在他又是一國之君,擁有權力與財富的統治者。對他來說,真正的考驗到來了。是選擇花天酒地的生活來補償往日的空虛呢?還是堅定意志,繼續為偉大的事業奔波呢?
人往往不是敗給對手,而是敗給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薄弱的意志力,美好的生活會一點一滴地侵蝕掉一個人的銳氣,深悉人性弱點的勾踐對此深有體會。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避開舒適的陷阱。
力量來源于信念,為了不讓安逸的生活沖淡雪恥之心,勾踐以苦行僧似的自律嚴格要求自己。
“臥薪嘗膽”這個典故已經成為古代勵志的典范,也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偉大人物非凡的品格。自新城建成后的第一天,勾踐便開始每天上朝處理政事。他謹慎而小心,對外不求奢華;對內不敢放縱自己。可是他還覺得不夠,他必須要日日且時時提醒自己,因為人很容易健忘。還記得夫差嗎?當年夫差為了報父仇,每天要求下人提醒自己,不可忘父仇。可是后來他被勝利沖昏頭腦了,他忘了,他甚至把勾踐給放跑了。勾踐要報仇,就不能像夫差那樣健忘,他想出了個辦法。
他在自己房門處懸掛苦膽,每當進出房間時,他就用嘴去嘗嘗膽汁的苦味。十分苦,味道十分倒胃口,可這總比當年為了逃離吳國嘗糞便要好吧。嘗到這個苦味,就不會忘掉當年的恥辱。不僅房門懸著苦膽,在勾踐座位旁也懸著一顆苦膽。當他休息的時候,便凝視著苦膽,時刻提醒自己現在不是享樂的時候,而是奮斗的時候。飯前照例要先嘗一口膽汁,自言自語地說:“你忘了自己受的恥辱了嗎?”
他的動力來源于雪恥報仇之心,這與伍子胥很類似。孔子曾說:“知恥近乎勇。”有榮辱感才能產生強大的勇氣。“嘗膽”不是一種作秀,不是表面文章,而是一種意志的強化。為了杜絕奢華與舒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勾踐對自己的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他的生活簡樸到了極點,作為一國之君,他親自拿著鋤頭耕地,他的夫人親自紡織。平時的伙食都是粗茶淡飯,沒有肉,身上沒有一件華麗的衣著。
他比任何一個臣民都勤苦,下人都睡著時,他還在夜以繼日地工作。或思考著國家的未來,嘔心瀝血。睡意襲來之際,他用辣蓼來刺激眼睛,以免自己睡著了。他的床上沒有褥墊,只鋪些柴草。這些還不夠,為了磨煉自己的意志,他甚至采取極端的方式。在寒冷的冬天他抱著冰塊,用意志力戰勝嚴寒;在炎熱的夏天,他反倒升起火爐,為的是讓身體能適應更惡劣的環境。
勾踐不可動搖的意志,是越國得以復興的保證。
雖然他無時無刻不忘雪恥,但勾踐深知復仇并不是一年半載能實現的,他必須要耐心地等待。吳國仍然是最強大的國家,如果不能很好處理與吳國的關系,越國將再次被吳國所顛覆。勾踐繼續討好夫差,他自己穿普通的衣料,卻將上等葛麻織成的布料進貢給吳國。越王謙卑的態度令夫差龍顏大悅,他忽然又覺得自己是與商湯和周文王能相媲美的明君,便慷慨地贈予土地,使得越國的土地從方圓百里拓展到了八百里。
這么一來,勾踐已經恢復了大部分的國土。越國的土地原本方圓上千里,如今雖然還未完全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但對勾踐來說,這已經是一大勝利了。作為報答,勾踐又送給吳王葛布十萬匹、優質蜂蜜九大桶、精美彩色竹器七個、狐貍皮五張和箭竹十船。這下子夫差更神氣了,善于拍馬屁的部下紛紛稱贊吳王的仁德天下無雙。只有伍子胥憤而離開朝廷,跑回家里,他氣壞了。夫差不僅放虎歸山,而且又讓勾踐得寸進尺,在伍子胥看來吳國遲早要完蛋的。
吳王夫差被一群拍馬奉承者所包圍,而越王勾踐的身旁則是一群精誠團結的賢臣。在越國臣僚中,最著名的人物有范蠡、文種和計倪等。為了進一步迷惑吳王,勾踐甚至不發布任何政策法令,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讓夫差掉以輕心。暗地里勾踐則大力充實府庫,開墾田地,緩刑薄罰,減輕賦稅,使百姓富實安定,國家逐漸強大。
春秋是一個極富榮譽感的時代,勾踐雖然逃離虎口,但每每思及以前“遁棄宗廟,身為窮虜。恥聞天下,辱流諸侯”的經歷,報仇的烈火便熊熊燃燒。這個大恥不雪,他在各諸侯面前抬不起頭。
可是吳國還是那么強大,雖然伍子胥漸漸失寵,而以伯嚭為代表的一群溜須拍馬之臣充斥朝中,不過吳國還沒有衰微的跡象。吳王闔閭所建立的軍隊制度與伍子胥所推廣的政策教化,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諸侯國中吳國是最強大的。晉國與楚國都走下坡路了,齊國也因為齊景公的去世而使政局變得撲朔迷離了。
要憑越國之力打垮吳國,談何容易!
事在人為。
機會有時并不是等來的,而是創造來的。
要打敗吳國,就必須要削弱吳國的力量,勾踐與文種設計出一個精巧的方案。文種對勾踐說:“吳王夫差喜歡建造宮殿樓臺,不斷地征用民工。我們可以利用他的這個癖好,讓吳國大建土木,以弱其力。”
這是一個陰謀。這種陰謀在后來的戰國時代還一再出現。最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韓國派著名的工程師鄭國潛入秦國,為秦國開通一條水渠,目的是為了耗費秦國的人力物力。但是韓國最后失敗了,可是勾踐卻是成功的。
要怎么做,才能打動吳王大興土木呢?文種建議,尋找山中珍奇木材作為禮物送給吳國。吳王看到名貴木材后,必定想大建亭臺樓閣。勾踐派了三千人深入山林,花了一年時間,終于找到了兩棵珍稀樹種。這兩棵樹粗二十圍,高五十尋(一尋為八尺)。找到這兩株奇樹后,勾踐讓能工巧匠將樹木經過雕琢打磨上色,制成十分華麗精美的裝飾物并進貢給了吳王夫差。
果然不出所料,夫差得到這些珍貴木器后,非常開心,打算建造一座姑蘇臺,將這些精美的木制裝飾品安裝在樓臺之上。為了能配得上這些名貴的木頭,夫差在建筑材料上更加考究,光是收羅建臺的材料便花去了三年的時間。這座壯觀的姑蘇臺,最終在五年后建成。樓臺很高,登臺后周圍兩百里方圓之地,可一覽無遺。這個龐大的工程,使吳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行路之人,道死巷哭,不絕嗟嘻之聲。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勾踐的目的達到了。
緊接著,勾踐又針對夫差的另一個弱點展開攻勢,即好色。
當然,這也不是夫差一人的弱點。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大多數男人都有這毛病。勾踐在吳國待了三年,對夫差的品性了解頗多,他問文種:“吳王這個人荒淫無度,沉湎于酒色之中,疏于政事。我打算利用他這個缺點,不知您有什么計謀沒有?”
文種說:“吳王好色,而太宰伯嚭又是個巧言諂媚之人,投夫差所好。如果我們進獻美女,他們一定會接受的。大王可在民間尋找兩位絕色女子,進獻給吳王。”
越國這個地方,山清水秀,自古以來還真是出美女的地方。話說在越國境內,有一座山名為“苧蘿山”。山下有兩個村莊,一個在東邊稱為“東村”;一個在西邊稱為“西村”。西村有一個女子,名字叫“夷光”。這是個很勤勞也很漂亮的少女,平常幫家人賣柴草,回家后又到溪邊去浣洗衣裳。因為她是西村施家女子,所以后來被叫做“西施”。
西施與漢代的王昭君、三國的貂蟬和唐代的楊貴妃并稱為古代四大美女,其實西施長什么樣子,后人也無從得知,但可以說明她確實是一位絕色美女。她原本過著平凡無奇的生活,但卻在不小心之間卷入了政治旋渦之中。
同樣改變命運的還有另一名女子,此人叫“鄭旦”。也是苧蘿山的居民,同樣是個美女,只是她的知名度遠不及西施。
當勾踐見到這兩位絕色美女時,心里也不禁一怔,可是他很快就擺脫自己感性的一面。他是一個意志極其堅強的人,特別是心懷大志。為了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他不會因為女人而破壞自己的計劃。
得到西施與鄭旦后,勾踐并沒有立即送給夫差。光有絕色傾國之貌是不夠的,還必須要培養其內在氣質之美。首先是從外表上打扮這兩位美女,穿上綾羅綢緞后美女更加光彩照人。勾踐又找來美容師與禮儀師,教她們如何化妝,如何走路更顯得輕盈而優雅。為了讓她們熟悉宮中各種禮節,勾踐在會稽東部一座小丘上修筑一土城,又被稱為“美人宮”。內有亭臺樓閣,讓西施與鄭旦兩人居住。有時也讓兩人到都城內,熟悉各種建筑和里巷。
西施與鄭旦的任務就是被送給夫差后,以美人計迷惑吳王,讓他荒于政事。說白了,兩個美女都是懷有特殊使命的間諜。
勾踐做了精心的準備,耗費三年的時間包裝兩位美女。經歷嚴格訓練后的兩個美女,無論是外貌、氣質和舉止都是超凡脫俗,宛若天仙。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勾踐是何等的耐心,何等的深謀遠慮。
現在已經是時候了,勾踐派范蠡前往吳國,向夫差進獻兩位美女。夫差大為高興,宣美女進殿,只見西施與鄭旦凌波微步且衣裳飄飄而至。再定睛一看,那美貌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把夫差看得是兩眼發愣。
正當夫差心花怒放之時,有一個人出來潑冷水了。誰呢?當然是那個討厭的伍子胥了,他開口說話:“大王,不可接受這兩名女子。”夫差一聽氣急敗壞,吼道:“又怎么啦,越國進獻兩個女人,說明勾踐對吳國是忠心耿耿啊。”
伍子胥可不管那么多,脫口就說:“賢臣是國家之寶,美女是國家之禍。以前夏桀因為妺喜而亡,商紂因為妲己而亡,周幽王因為褒姒而亡。大王如果接受這兩位美女,一定會遭殃的。”
夫差最不喜歡伍子胥這套說辭了,怎么這家伙向來都把本王比做夏桀、商紂和周幽王呢?為什么不說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這些明君呢?他扭過頭去,不理睬伍子胥了。
伍子胥的據理力爭,除了讓夫差對他更加討厭外,沒有一點效果。吳王夫差還是收下了勾踐送出的這份厚禮,而這正中了圈套。果不其然,西施與鄭旦很快就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女人。日日宴飲,夜夜笙歌,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勾踐就像一個耐心的獵人一樣,要捕捉到猛獸,必須要犧牲誘餌。他所進貢的稀貴名木也好,美女也罷,都是扔出去的誘餌,目的是讓對手失去應有的警覺心。
當然要削弱吳國的力量,越國不能一味地給予,也要適當地索取。
勾踐謀吳有明確的計劃,從這個意義上說,吳國雖然得到《孫子兵法》,而勾踐才是兵法的實踐者。“上兵伐謀”,他將孫子的這個重要戰略思想發揮得淋漓盡致。
公元前484年,這是勾踐歸國后的第六年。他與文種再次聯手設計一個大陰謀,這個陰謀是要從吳國購買大量的糧食。購買糧食怎么是個陰謀呢?請看勾踐是怎么做的。
在春秋時期,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吳國地處魚米之鄉,一般來說糧食是不缺乏的,而越國的地理條件就略差了。可是越國并不缺糧,這主要得益于勾踐采納大夫計倪的建議,鼓勵種植,大建糧倉。從公元前486年到前484年三年時間里,糧食儲備增長了五倍。既然不缺糧,為什么還要向吳國購買呢?一方面,這是對吳王夫差的心理試探,看看他是不是對越國有戒備之心;另一方面,是為了備戰,越國的糧食儲備多多益善。當然勾踐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陰謀,后面再說。
文種奉越王之命,前往吳國求購糧食。他對夫差說:“越國地理環境不好,地勢較低,容易受旱災與澇災的影響。今年糧食減產,百姓饑餓,希望能向大王購買些糧食。我們保證明年一定歸還,懇請大王救援。”
夫差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個陷阱,這些年來越國進貢大量珍稀物品,當然還有美女,這使他認為勾踐對吳國忠心耿耿哩。現在既然越國受災了,提供救援物資理所當然,他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舉國渾濁,只有伍子胥一人清醒。他又跳出來,要制止吳越糧食交易,他警告道:“糧食是一國之本,賣糧食給敵國,是資助敵人,對自己不利。越國一幫臣僚如范蠡等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善于出謀劃策。我看越國前來購糧只是個借口,實際上是來探測我國的虛實。我們應該要乘他們受災之際,出兵消滅他們。而大王卻反倒給他們送糧食,這豈不是顛倒黑白了?”
吳王夫差早已養成習慣,伍子胥反對的,他偏要做,對著干。他沒好氣地說道:“越國有難,我資助糧食。我對他們有恩,他們必報我以義。我德行昭昭,有什么好擔心的?”
伍子胥的努力還是付之流水了,吳王夫差征收了上萬石的谷子交給文種,并囑咐說:“這次我可是頂住了臣下的議論,才能把糧食賣給你們。你們等明年糧食收成了,一定得按時歸還。”
文種連連稱謝,并保證來年一定準時奉還。
一年過去了。
越國人果然沒有食言,糧食如數歸還,而且還是挑了上等品。可是勾踐卻偷偷做了手腳,他將谷子蒸熟了后,才送去給吳國。吳王夫差一看越國送來的谷子,顆粒飽滿。他不禁暗想到看來越國的土地肥沃,谷子的品種優良。如果種在吳國,那肯定能大豐收。于是夫差便交代伯嚭,把這些種子拿去播種。
可是吳國人上當了,這些蒸熟的種子怎么可能生根發芽呢?種下去的谷子全部爛掉了,糧食迅速減產,曾經是魚米之鄉的吳地饑荒大規模地蔓延。
吳王夫差被勾踐暗算了。可是這時的夫差卻沒有把這當回事。因為他正雄心勃勃,意欲稱雄中原,完成號令天下諸侯的曠世霸業。
我們不要忘了,吳國的軍事力量已經足以傲視天下了。
上一篇:南北水運溝通的開始-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
下一篇:又一個倒下的貴族欒氏-春秋故事-春秋時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