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土》中外哲理詩賞析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若把“土壤”與“塵埃”合二為一,便都是“土”;若把“土”一分為二,就有了“土壤”與“塵埃”的區別。 “附著在大地上”的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的是“塵埃”——二者之所以不同,全在于所處“位置”的懸差。
“土壤”是安于下位的,附著在大地上,被踩成道路,托舉起來往的腳步,旋轉的車輪,奔馳的馬蹄;被墾作田園,承受犁刃的切割,鋤頭的砍斫,把金質的種籽,埋入溫熱的內心,生長蔥郁的菜蔬,豐稔的谷物,生長人類賴以生存的衣食;即便是荒山野嶺,也會滋蔓芊綿的芳草,綻放爛漫的野花,茁壯挺拔的樹木,成為一株翠色一派綠蔭一片風景。“土壤”永遠處在天空之下,處在翅膀之下,處在風之下云之下,處在腳步蹄印車輪之下,處在草木果蔬稻麥之下,但離開了這處在一切之下的“土壤”,世間萬物將無以存在。可見,位置卑下的“土壤”,功用是無尚崇高的。所以,一位當代詩人曾這樣深情禮贊道:“土地的高度/天空無法企及”,決非夸大之辭。
“塵埃”與“土壤”脾性相反,不甘下位,離開大地,“沉浮在空間里”。它雖然獲取了令“土壤”仰望莫及的高度,但也因此失去了“土”的功用和意義。茫茫亂撲、擾擾亂飛的“塵埃”,污染清潔的空氣,使鮮亮明凈變為污濁混沌。好高鶩遠、高自位置的結果,是本性的異化和價值的淪喪, “塵埃”完全走向了“土”的反面,變成純害無益之物。
由上分析可知,“土壤”所處的位置最卑下,但它卻有著最大最高的功用和價值;“塵埃”所處的位置比“土壤”高得多,但它的功用是負作用,它的價值是負價值。位置高升了,價值卻無可挽回地沉落了。可見位置的高下決不能等同于價值的高下,高位不一定有價值,下位也不一定無價值;甚或,高位沒有任何價值,而下位則具有最大的價值。
一樣的“土”,是選擇作下沉的“土壤”,增加大地的厚度呢?還是選擇作上升的“塵埃”,讓大氣變得混濁?
當然,作“土壤”或作“塵埃”也不全由自己作主。一陣旋風可以把“土壤”揚為“塵埃”,一陣驟雨又可以把“塵埃”落為“土壤”。二者的互相轉化正有著幾多被動的無奈,這也可算作一種存在的難境吧,對于此點亦應給予理解。
上一篇:《秦岳·喻》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呂克特·在天空給太陽添上明月一輪》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