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其一)》原文與翻譯、賞析
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①,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②,中流以北即天涯③!
【注釋】 ①洪澤:即洪澤湖,在今江蘇省境內。②桑乾:即蘆溝河,后改名永定河。從山西流經北京、天津而入海。③中流: 淮河中流,以北即為金人所占有。
【詩大意】 船兒離開洪澤湖岸的泥沙,一入淮河就令人意緒不佳。哪里用得著到蘆溝河才算得上邊遠呢? 這中流以北便是異國天涯了!
【賞析】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 (1189) 12月,金國派遣使臣到南宋來祝賀新年。身任秘書監的楊萬里,奉命去迎接金國的賀正使。這時,紹興議和已近50年了,淮河以北的國土已全部割讓給金國。因而在北行途中,楊萬里頗多感慨,寫下了許多愛國主義詩篇。《初入淮河》四首比較有名,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洪澤”指洪澤湖,詩人從這里乘船北上。詩從北行的出發地點起筆,但沒有描寫途中所聞所見,而是緊接著就寫進入淮河以及初入淮河的心緒——“意不佳”。“不佳”二字似很平淡,沒有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語“悲愴”,但這正是作者的風格,讀完全詩我們就不難體味了。
下面兩句,寄托了詩人的良深感慨: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桑乾即蘆溝河,古時人們每以它作邊境的代稱。唐代詩人雍陶在《渡桑乾水》中云: “南客豈會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表示過了桑乾河才是中國的 “塞北”。北宋的蘇轍,尚有 “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話白溝一惆悵”(《欒城集》卷十《渡桑乾》)的詩句。而如今,出了洪澤湖,進入一直是中原腹地的淮水,就已經到了中國的北疆了!徐陵《為始興王讓瑯邪二郡太守表》: “言瞻漢草,乃回中州; 遙望胡桑,已成邊郡”; 白居易 《西涼伎》: “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 陸游《醉歌》: “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雒”。楊萬里在這里所發正是同樣的感慨:哪里用得上到蘆溝河呢?淮水中流以北即已非屬我有,成為異國天涯了。在《初入淮河》 之二中,他還寫道: “長江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可見,這里面有著多么深沉的憂患和悲憤啊!
然而,此詩能將極度的悲憤融入平和婉轉的描寫,將強烈的火山爆發式的感情寄予客觀景物的鋪陳。似淺而實深。這恰恰是“誠齋體”的特色。
上一篇:《涼州詞》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華山畿》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