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四川省·劍門關》古詩詞賞析大全
劍門關,或稱劍門,在四川劍閣縣北的劍門山,扼川陜公路,為古蜀道要隘。劍門山即大劍山,古稱梁山。山脈東西橫亙,其七十二峰綿延起伏,形若利劍,高插云霄。峭壁中斷處,兩山相峙如門,故稱劍門,中有棧道30里,險阻難行,是古代蜀地與長安、洛陽中原腹地必經之地。三國時諸葛亮相蜀,曾設兵戍守。關之巔有姜維城,遺址至今猶存。
惟蜀之門,作固作鎮。
是曰劍閣,壁立千仞。
窮地之險,極路之峻。
[詩名] 劍閣銘
[作者] 張載,晉人。
[注釋] ●惟蜀之門:通蜀僅此門。●作固作鎮:說險可為固,大可為鎮。●窮、極:均形容地勢險峻達到極點。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詩名] 蜀道難 (選句)
[作者] 李白,此詩用藝術夸張的手法,形象地寫出秦嶺山脈奇險壯麗的景觀,寫出蜀道的艱難,并為恃險割據的野心者提出警告,也表現出自己的憂心。
[注釋] ●崢嶸:山勢高峻的樣子。●崔嵬:高而不平的樣子。●劍閣:劍門棧道下有木板作行道,上有搭篷蔽雨,遠觀棧道,宛若凌空廊閣,這種棧道也稱閣道;而劍門之閣道,“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也。”●所守或匪親: 如果守關之人不是親者。匪,同非。親,親信,擁護朝廷的人。●化為狼與豺:變成狼、豺,反過來能吃人。此兩句意思是:如果守關的人任用不當,“如豺狼之反噬,未可知也。”表現了詩人對國事的憂心。●朝避猛虎四句:用猛虎、長蛇等形容道路難行,也暗示當時虎狼當道,政治昏暗。●錦城:即成都。●側身句:側,不正,有反側、憂不自安的意思。●西望: 當時詩人已東出夔門,漫游江南,故回看蜀道稱西望。●咨嗟: 憂嘆聲。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向北。
兩岸崇墉倚,刻畫城郭狀。
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
[詩名] 劍門 (全詩24句)
[作者] 杜甫,作于乾元二年十二月,由秦州到成都途中,經過劍門時。陳式的《杜意》稱贊此詩是“驚心劍門之作也,極言劍門為天下之險。”
[注釋] ●惟天句:以天設劍閣之險來夸張地表現其地的壯觀。●劍門句:是后人傳誦最多的頌劍門之佳句。●連山兩句: 實寫劍門形勝,王洙說是“劍門山石,北向如拜伏狀。”暗指山石有向北(京都所在地—長安)朝拜之意。●兩岸句:壘土壘壁為墉,崇墉也作城垣、高墻之解。此句形容劍門兩山夾峙處,山崖壁立如城垣。●刻畫句:刻畫,自然如雕刻。城郭狀,山勢長亙像城郭。●一夫句:李白《蜀道難》說: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杜甫在此句中增加一“怒”字。●百萬句:將李白詩中的“萬夫”改為百萬,更顯得雄壯有力。未可傍,難以接近,不可靠近,不能過關之意。
劍閣橫云峻,鑾輿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灌木縈旗轉,仙云拂馬來。
乘時方在德,嗟爾勒銘才。
[詩名] 幸蜀西至劍門
[作者] 李隆基,即唐玄宗。睿宗之子,在位43年,初期任用賢相,宇內升平,后期嬖幸楊貴妃,寵任楊國忠、李林甫等奸臣,國政日非。安祿山反,奔蜀,禪位其子(即肅宗),尊為太上皇。安祿山亂被平定后,諸臣迎其回鑾長安,當車鑾過劍門時,“顧侍臣曰: ‘劍門天險若此,自古及今敗亡相繼,豈非在德不在險耶!’ 因駐蹕題詩。”此詩即當時所題詠。
[注釋] ●劍閣句:“言劍閣之形,兩峰如劍,高峰入云,峰頂橫而為閣。”(唐玄宗語)●鑾輿句:“予為避亂而出狩于蜀,今日回鑾也”(唐玄宗語)。●翠屏句:“但見山之青翠而形如屏列,千峰萬疊合抱而來,僅有一線可通。” (唐玄宗語)●丹嶂句

奇峰百仞懸,清眺出嵐煙。
迥若戈回日,高疑劍倚天。
參差霞壁聳,合沓翠屏連。
想是三刀夢,森然在目前。
[詩名] 題劍門
[作者] 李德裕,字文饒,唐代趙郡(今河北趙州)人。武宗時,拜太尉,封衛國公。當政6年,頗有政績。宣宗大中初年,牛黨執政,貶潮州司馬,繼又貶崖州(今海南省瓊山)司戶參軍,卒于任所。
[注釋] ●奇峰二句:寫劍門山橫空出世,高不可攀,舉目眺望,只見嵐煙四起。嵐煙,山中云霧。●戈回日:融合《淮南子·覽冥》“魯陽揮戈駐日”和李白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句意,極言劍門山上摩蒼穹之勢。●劍倚天: 出自宋玉“長劍耿耿倚天外”句,此處生動地顯現了劍門山的高峻體態和威武氣勢。●參差二句:摹寫劍門山重疊的山形和蒼翠的山容。合沓: 重疊之意。謝朓《敬亭山》:“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劍門山有七十二峰,置身其間,只見層巒疊嶂,好似彩霞幻化成的絕壁,翠葉綴成的屏風。●想是二句:詩人忽發奇想:那猶如刀削斧劈的劍門山,多像傳說中的“三刀夢”的夢境。“三刀夢”,典出《晉書·王浚傳》:王浚曾“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驚覺后,王浚視為兇兆,悶悶不樂。主簿李毅卻拜賀道:“ ‘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不久,果然“遷浚為益州刺史。”從詩句的抒情寫意的角度看,透露出作者對仕途升黜難以逆料的隱憂。
劍門天設險,北向控函秦。
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
棧云寒欲雨,關柳暗知春。
羈客垂垂老,憑高一愴神。
[詩名] 劍門關
[作者] 陸游,宋孝宗乾道八年 (1172年)十一月,在川陜主持抗戰的王炎被調走;作為朝中主戰派的詩人,也被調往成都。抗金形勢急轉直下,詩人心情沉重,在劍門關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
[注釋] ●劍門二句:寫劍門關地理形勢,指出這是北控函秦的天然險阻。“函”,指函谷關;“秦”,指秦川,當時已被金兵占領。●客主二句:客,指金人; 主,指宋朝。說當時雖然勢力懸殊,但國家存亡,最終在于人的主觀努力。●棧云二句:結合時令,寫歲暮之景,寫出詩人的心理:眼前雖是寒風刺骨,但嚴寒過去,春天就會到來。●羈客二句:聯想自己一個身不由己的羈客,年過半百,已經 “垂垂老”了,抗金復國,壯志難酬,憑高念此,豈不愴然傷神?
上一篇:關于描寫《陜西省·興慶宮遺址》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北京市·北京故宮》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