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湖上》中外哲理詩賞析
鳳嶺登高演武臺, 排衙石上大風來。
錢王英武康王弱, 一樣江山兩樣才。
“風嶺”,即鳳凰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郊,巖壑曲折,左瞰大江,形如鳳凰欲飛,故名。 “排衙石”,指排列整齊的石頭。舊時長官升座,陣設儀仗,僚屬依次參見,分立兩旁,謂之“排衙”。這里以“排衙”形容石頭排列整齊有序。此詩首二句寫杭州之景;但是,作者并未寫杭州甲天下的西湖,而是以軍事家的眼光,描寫以西湖名聞天下的杭州的軍事要地鳳凰山,以及鳳凰山上的演武臺。演武臺為習武之地, 自然和軍事要塞相關。二句而言,登上鳳凰山高高的演武臺,大風從排列整齊有序的大石上刮來。瞻望這些遺跡,不由讓人想到歷史上在杭州建都的兩位帝王,一是吳越王錢镠,一是宋高宗趙構。
錢镠,唐末臨安(今杭州市)人。黃巢起義時,他率鄉兵鎮壓起義軍,歸董昌為俾將。董昌反叛,他執昌,唐昭宗封他為鎮海鎮東軍節度使,賜鐵券,擁兵兩浙,旋封越王、吳王。唐亡,受后梁朱溫之封,稱吳越國王,是為唐亡后的十國之一。傳至其孫錢俶,于宋太平興國三年(978)舉族歸于京師,國除。
宋高宗趙構,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后,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怕金兵進逼,走避東南,后建都臨安(今杭州市),是為南宋。他對金人一意求和,寵信投降派秦檜,打擊主戰派,最后向金稱臣,盡棄秦嶺、淮河以北山河,歲輸銀絹各20萬。
兩相比較,懸殊甚巨。故而詩中有“錢王英武康王弱”之句。末句的“一樣江山兩樣才”為全詩警語。同樣稱帝臨安,同樣擁有半壁河山,國力相差如此之大,真讓人感慨不已!撇開客觀因素不論,單就人而言,趙構亦遠不能與錢镠相比。可見,即使是客觀因素有些差別,人的因素仍是第一位的!
上一篇:《令狐楚·游春詞》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劉摯·湖上口號》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