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里
蘆荻中間一港深,蔞蒿如柱不成簪。
正愁半日無村落,遠有人家在樹林。
這是一首寫景詩。它以景喻意,包含有深邃的哲理。
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景象是:深水港的兩側,遍地蘆竹橫斜旁逸,而粗壯得象柱似的蔞蒿,枝葉挺直交錯。僻遠荒寂的郊野不見有村落,行人正在為走進了絕境而犯愁的時候,忽地看到叢樹密林中住著人家。
全詩透出了一股清冷的氣氛。詩人起寫“蘆荻中間一港深”,“港”的“深”從“蘆荻”的相夾顯示出來,是視覺引發出的感覺。“蔞蒿如柱不成簪”,“蔞蒿”粗得“如柱”,就不像“簪”成為長針形狀,與細直相對。蘆竹濃濃勃發,蔞蒿漫漫瘋長,可見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這兩句詩恰為“正愁半日無村落”提供了依據。半日,可知來到這里的過路之人尋找“村落”花費了一些時間,而“愁”則又說明了在沒有尋找到“村落”前的焦急、擔心、驚恐。可是一旦發現“遠有人家在樹林”,則此刻的欣喜是能讓人們想像得出來的。這頗似“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在幽深的環境中突然呈現了富有蓬勃生機的境界。
讀了這首詩,我們跳過景物的描寫去領悟其中的哲理意蘊,便會獲得思想的啟迪:要正確對待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干任何事情哪會一直是順順當當的呢?就以走路來說,也不是始終坦直、輕松的。不要為眼前的坎坷阻攔而悲觀絕望。所謂“出處全在人,路亦無通塞”(聶夷中《行路難》),能否有出路全在于個人,路途沒有什么通達堵塞,成功之路靠的是勇敢地前行。這樣,就可走出絕境而進入新的天地。
上一篇:《巫山高·[明]周履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府試風雨聞雞(節選)·[唐]李頻》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