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原詩共26句,此處節(jié)選的是開頭的四句。“松蘭相因依”,松和蘭常常作為兩種具有高潔情操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人的筆下。這是因為:“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李白《古風》三十八)。它與眾草為伍,荊棘刺傷它,野獸踐踏它,它的遭遇何等艱困!然而,“四時花草最無窮,時到芬芳過便空。唯有山中蘭與竹,經(jīng)春歷夏又秋冬。”(鄭板橋詩)它紫莖綠葉,四時有蕊,幽芳逸韻,飄落人間,令人贊嘆。松,任憑狂風呼嘯,它屹然不動。任憑霜雪凌辱,它昂首不屈,令人敬仰。李白的這四句詩,就是贊美蘭、松的這種不畏春殘,不畏秋寒、不為俗屈的高尚節(jié)操。前兩句,表明心跡。兩個“當”字,顯示出作者對蘭、松品性的肯定,抒發(fā)詩人“作蘭”、“作松”的心志。后兩句,寫其性。蘭有幽芳,一個“幽”字,既寫了蘭的生長環(huán)境,又顯示出它的品性。“香風遠”三字,具體、形象地概括了蘭香幽芳的品性;松有骨氣,一個“寒”字,寫出了松的個性與骨氣。“容”字給松以人格化。“不改容”可謂擲地有聲!它簡練而準確地概括了松的內(nèi)美與外美和諧統(tǒng)一的特征。“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古風》三十八),“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十二),不都是在謳歌蘭“幽香遠”和松“不改容”的品格嗎?詩人正是以“草”“木”反襯出蘭的“香風遠”和松的“不改容”。詩人愛的正是這種品格,因此他愿“當蘭”“當松”。對于“草”“木”持何態(tài)度,當然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它是附麗于具體、生動的形象,所以使我們仿佛伸手可觸,張目可睹,觸鼻可聞,因此極富于感染力。
上一篇:《書扇示門人·[宋]范仲淹》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云·[唐]來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