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錢謙益
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蒙叟,江蘇常熟人。明萬歷三十八年進士,官至侍郎,福王時為禮部尚書,降清后授禮部侍郎,旋歸鄉里,以文章標榜東南。他在政治上喪失了民族氣節,而又寫了不少追念明朝的詩,所以乾隆時他的作品曾禁止流傳。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等。
這首詩作于順治四年(1647)。作者借觀棋寄寓時事之感。“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兩句,形容秦淮河這往日著名的歌舞繁華之地,如今在寂寞空虛中棋聲冷落。這里用“咽寒潮”比喻戰亂后殘破衰敗。“秦淮秋老”,渲染了深秋季節樹葉凋落的悲涼氣氛,抒發了故國飄零之感,與詩人在《和盛集陶<落葉>》中所寫的“秋老鐘山萬木稀,凋傷總屬劫塵飛”的詩意同出一轍。“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由觀棋而及懷古,暗喻明王朝的覆滅,悟出了歷史變遷的哲理。南京,北控長江,南阻秦淮,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歷有“帝王之都”美譽。公元229年(三國東吳黃武八年),首先在這里建都,號建業。繼孫吳后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也以南京為都城,號建康,故有“六朝古都”之稱。嗣后五代南唐、明初等也建都于此。南唐時稱金陵,明稱南京。國家雖破,山河依歸,觸目感慨萬千。詩人由“秋老”引出了人老,寫在秋露重、涼風急、寒燈搖的夜晚,他這個白頭人看到圍棋殘局的不可收拾,不覺聯想起南朝明弘光朝的被清所滅,出語凄戚。但詩句卻不直書深衷,卻由“見六朝”上來曲表這種內心的翻騰。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六朝時戰亂頻仍,故而興亡迅速,清何以興,明何以亡,從時局的動蕩上觀之不也同此嗎?
上述這一歷史事實,正是說明了詩人透過原因與結果的關系,明白了改朝換代的不可避免,腐敗了的明室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挽救自身的必然崩潰。
上一篇:《里中女·[唐]于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韋員外家花樹歌·[唐]岑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