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卜算子①·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②,君住長江尾③。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④?此恨何時已⑤。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⑥。
①卜算子,詞牌名。 ②長江頭,指長江上游四川一帶。 ③長江尾,指長江下游江蘇一帶。 ④休,停止。 ⑤已,完結。 ⑥只愿二句,五代后蜀顧夤(yín)《訴衷情》詞:“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作者受此啟發,翻用其意。
此詞風格質樸晶美,深摯婉曲,簡約含蓄;雖屬直抒胸臆之筆,卻亦有不盡之意見于言外;全詞托為女子聲口,發為民歌風調,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不著色,而自成高致。全詞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懷春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繪這個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現這個女子內心的愿望。
上片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一句說“我”,一句說“君”,構成文句上的重疊復沓,詩意上的相對相映。一住江頭,一住江尾,既顯空間距之遠,又蘊相思情之長。兩句兩嘆,我們仿佛感觸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傷感,而一個在遙隔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詞人這里所指的“江水”也許是一種隱晦,男女主人公也可能并不是阻于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對,身份地位的不相稱,家族勢力或世仇等等。雖然彼此不相見但想到同住長江之濱,“共飲長江水”,女主人公的內心又感到了一點安慰。這“共飲”一詞,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瀾起伏,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下片以“此水幾時休”呼應上片的“長江頭”“長江尾”“長江水”,“此恨何時已”呼應上片的“思君”的句子,過片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何時已”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與升華,也是一種理智的反思和頓悟。
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萬里阻隔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征,又是雙方永恒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
●卜算子,參見第82頁相關介紹。
詞寄相思,李之儀《卜算子》是流傳最廣的千古絕唱,此前白居易一首《長相思》也廣為傳誦。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首詞寫一位女子倚樓懷人。在朦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簾的山容水態,都充滿了哀愁。前三句用三個“流”字,寫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釀造成低徊纏綿的情韻。下面用兩個“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綿長。全詞以“恨”寫“愛”,用淺易流暢的語言,和諧的音律,表現人物的復雜感情。特別是那一派流瀉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憂傷的氣氛,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顯示出這首小詞言簡意富、詞淺味深的特點。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指出此詞若“晴空冰柱”,通體虛明,不著跡象,而含情無際。
借水的意象寄情,始于建安詩人徐幹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水,或平靜,或急湍,或涓涓,或滔滔,或柔美,或雄奇,或一瀉千里,或直下九霄,或浮花映月,或驚濤拍雪,行行態態,意蘊豐富,可謂歌者見歌,隱者見隱,喜者見喜,愁者見愁。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上一篇:宋詞《卜算子·劉克莊》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卜算子·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