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竇庠
白社會中嘗共醉,青云路上未相逢。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
本詩作者竇庠,字胄卿,京兆金城(今陜西興平縣)人。竇常、竇牟、竇庠、竇鞏、竇群兄弟五人,四人擢進士,獨竇群客隱毗陵,后因韋夏卿屢薦,始入仕。兄弟五人都是詩人。竇庠初為國子主簿。韓皋出鎮武昌,辟為推官,皋移鎮浙西,奏為節度副使。歷任東都留守判官,澤、登、信、婺四州刺史。有《竇氏聯珠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十一首。這里選析的在《全唐詩》中題為《醉中贈符載》。
符載是竇庠詩酒相娛的朋友,雖有才氣而仕途不得意,故生平不詳。詩的前兩句寫和符載在“白社”的詩會中常常一道喝醉,可是在官途上卻沒有相逢。“青云路”指步上青云之路,即高官顯宦的位置。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中寫“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即有了身份地位的人。“嘗共醉”,既寫常見面,且含相知甚深之意。“未相逢”,既表明自己已上青云,又暗射符載潦倒失意。詩的后兩句是就上兩句所發的感慨和議論。告誡時人莫“小”池中水,因為“淺處無妨有臥龍”。“小”作動詞,小看、輕視之意。淺淺的池水,本是“小”,可是卻不可小看,因水底藏有臥龍。詩人以“臥龍”寬慰朋友,同時叫世人不要以地位的高低評判人的高下。“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杜甫《古柏行》)這可以說在封建社會中是普通現象。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道出了現象與本質的矛盾關系。現象反映本質,但二者間不一定完全等同,如不深入探析,也可能被表象迷惑,作出錯誤的判斷。池小水淺,和龍的大而神,正成鮮明對比。既然是“臥龍”,既非睡龍,更非死龍,只是偃伏待時而已,一旦風云際會,它也會騰空而起,直上青云。竇庠由于對符載的了解,并有自家兄弟竇群的先隱而后為官,五人中未中進士者日后為官反比其他四兄弟還大這方面經驗,加之對社會的深入了解,因而提出了對時人的告誡,其理合乎規律,對今人也還有啟示作用。
上一篇:《贈益府群言(節選)·[唐]盧照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赤壁·[唐]杜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