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德傳燈錄》
百尺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
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這首詩見于宋代《景德傳燈錄》?!鞍僬筛皖^須進步”中的“百丈竿頭”,《五燈會元》卷二十作“百尺竿頭”?!鞍俪吒皖^”、“百丈竿頭”,原是佛教分別用以比喻修道達到的一般境界和很高境界。常言說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是以佛教語比喻在事業上的更大進步。現在常用來比喻學問、成績等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后繼續努力,向前發展。
“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笔窃凇鞍俪吒皖^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基礎上提出的修道的更高境界。十方,佛教用語,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笆绞澜纭本褪侵刚麄€宇宙。宋代朱熹曾借用這首詩來比喻事業,他在《答陳同甫書》中寫道:“鄙意更欲賢者百尺竿頭,進取一步。”這同我們常借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比喻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一樣,都是以高了再高,來比喻好上加好。
“百尺竿頭”、“百丈竿頭”,意境活脫,興象空靈,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聯想空間。詩中的“未”、“須”兩個副詞的運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從空間上說,越高越要高;從修道境界上說,越修道境界就越高,表現了一種永無止境的積極進取精神。唐代方干《題報恩寺上方》云:“來來先上上方看,眼界無窮世界寬”。這里的“世界”同“十方世界”,佛家以“世界”為宇宙,即時間和空間。方干的這首詩是寫登臨縱目?!鞍俪吒皖^不動人”、“百丈竿頭須進步”包含著要精神境界高尚,必須要用更高的要求進行道德修養,越是修養,精神境界就越崇高,以此來表達對人生目標追求的哲理。
上一篇:《論詩三首(其三)·[元]元好問》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誡子弟·[清]何紹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