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水調歌頭①·陳亮》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②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②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③。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④。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⑤。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⑥。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⑦。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⑧,磅礴幾時通⑨。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⑩。
①水調歌頭,詞牌名。 ②章德茂,名森,廣漢人。紹興三十年進士,曾兩次出使金國。章德茂以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銜出使金國,故稱。 ③南師,北伐之師。謾說,不要胡說。北群空,沒有良馬,借喻沒有人才。 ④堂堂,容儀端莊大方。得似,怎能像。洋洋,水盛大的樣子。 ⑤且復,姑且再一次。穹廬,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圓形帳篷,即今蒙古包。會向,謂金國必將被宋朝誅滅。會,必將。藁(ɡǎo)街,漢代長安城內街道名,是少數民族及外國使節居住的地方。 ⑥都,都邑。壤,土地。封,疆域。 ⑦恥臣戎,以臣服于戎狄外族為恥。 ⑧如許,這樣,如此。千古英靈,指堯、舜、禹等古圣先賢的魂靈。 ⑨磅礴,指浩大的正氣。通,伸張,通達。
⑩胡,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這里指金國。赫日,明亮閃耀的太陽,喻宋朝。
淳熙十二年(1185)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以大理少卿試戶部尚書銜為賀萬春節(金世宗完顏雍生辰)正使,陳亮作詞送行,表達了詞人不甘屈辱的正氣,與誓雪國恥的豪情。
開篇,詞人就把筆鋒直指金人,警告他們:別錯誤地認為南宋軍隊久不北伐,就沒有能帶兵打仗的人才。“當場”兩句,轉入章森出使之事,說憑章森之才、之武即能身當此任。無奈宋弱金強,使金而向彼國國主拜賀生辰,有如河水東流向海,豈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舊”的反詰句式表示不堪長此居于屈辱的地位。“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兩句是說,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是因國勢積弱暫且再讓一步,然最終要發憤圖強,戰而勝之,獲金王之頭懸于藁街。兩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認現實;下句是進兩步,提出理想,且與開頭兩句相呼應。上片以此作結,對章森出使給以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
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堯之都”五句,激憤地提出:在堯、舜、禹圣圣相傳的國度里,總該有一個、半個恥于向金人稱臣的人吧!“萬里腥膻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在金人統治之下成了這個樣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正氣、國運何時才能磅礴伸張?最后兩句,總挽全詞,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何須一問,宋朝的國運如烈日當空,方興未艾。
作者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對詩詞創作的獨特見解,敏感地從消極的事件中發現有積極意義的因素,開掘詞意,深化主題,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全詞充滿了一種磅礴之氣。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南宋政治家、哲學家、詞人。初名汝能,二十六歲時改名亮。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才氣超邁,喜談兵。乾道五年(1169)試吏部,被黜。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退而杜門力學近十年。淳熙五年(1178)改名同,詣闕上書,十日內凡三上,言恢復之大計,不為當政所用,憤恨而歸。爾后遭人嫉恨,二度被誣入獄,備受折磨。淳熙十五年(1188),親赴金陵、京口觀察山川形勢,賦《念奴嬌》二詞言志。至臨安復有《戊申再上孝宗皇帝書》,朝廷交怒,以為狂怪。是年冬,赴上饒與辛棄疾會于鵝湖,極論世事。別后有《賀新郎》三詞與稼軒往復唱酬。紹熙初,被誣第三次入獄,經力救得免。紹熙四年(1193),策進士第一,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之官,逾年而卒,年五十二。端平初,追謚文毅。
陳亮的詞,慷慨激昂,風格豪放,與辛棄疾互相器重。他的政論更是筆鋒犀利,氣象萬千。他曾啟許:“至于堂堂之陣,正正之旗,風雨云雷交發而井至,龍蛇虎豹變現而出沒,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自謂差有一日之長。”著作有《龍川文集》、《龍川詞》等傳世。
代表詞作:《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念奴嬌·危樓還望》《滿江紅·曾洗乾坤》《水龍吟·鬧花深處層樓》《蝶戀花·手捏黃花還自笑》等。
●水調歌頭,參見第90頁相關介紹。
陳亮的詞感憤淋漓,眷懷君國。才思橫溢,悲壯蒼涼。
桂枝香
觀木樨有感,寄呂郎中
陳亮
天高氣肅,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宮都足。不辭散落人間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喚回春意,幾曾幽獨!
是天上余香剩馥。怪一樹香風,十里相續。坐對花旁,但見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愁思,況東籬、凄涼黃菊。入時太淺,背時太遠,愛尋高躅。
這是一首贈人詞,是陳亮為呂祖謙而寫。祖謙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曾任職禮部郎官,故稱“郎中”。
詞的上片借花言志,詞旨高遠,層層轉進,曲折深沉。題中“木樨”為桂花的一種,逢秋開放,花小香濃。全詞就從這個特點生發,抓住桂花不開在春天卻放于秋季這個特點,想落天外,分幾個層次寫出此花一片高潔心志,滿腔似火熱忱,又顯得不矜不伐,亦花亦人,深得詠物詞“取神題外,設境意中”之妙。
下片詞人自己出面評說。以“是天上余香剩馥”換頭,遙承上片“不辭散落人間”,意脈流貫。“坐對”一語,無限旖旎親切,花、人神交,幾欲融為一體。而“對”字究竟保有距離,此即“不即不離”之境。這首詞以花寄意,用浪漫主義手法,展開聯想,天上人間,神行萬里。詞中詠嘆桂花的雅量高致,光明磊落胸懷,詞中有人,呼之欲出。
兩首詞都表現出詞人光彩四射,肝膽相照的人格。
桂花的意象是真名士的風流、是傲立霜中的殊英,它超凡脫俗。詞人借桂花的意象抒寫了自己的高潔品質,傲然風骨。讓世人窺見了詞人晶瑩澄澈的內心世界。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不辭散落人間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上一篇:宋詞《水調歌頭·范成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水調歌頭·韓元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