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艷陽時節又蹉跎,遲暮光陰復若何?
一歲中分春日少,百年通計老時多。
多中更被愁牽引,少處兼遭病折磨。
賴有銷憂治悶藥,君家濃酌我狂歌。
白居易以春晚時的感觸告誡皇甫朗之珍惜青春時光,寫出了人生與宇宙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詩雖然以理語出之,可是含義雋永,頗具警策作用。
白居易和古代其他詩人一樣,從人個體的生命短暫,自然的長久永恒出發,常發出人生易老的喟嘆,他在《戲答諸少年》中說:“顧我長年頭似雪,饒君壯歲氣如云。朱顏今日雖欺我,白發他時不放君。”而此詩則寫得更為具體質實,頗能引人深思,促人警醒。
“艷陽時節又蹉跎,遲暮光陰復若何?”首句逕言“春”,次句直點“晚”。春光爛漫是美好的,“艷陽”之下百花色妍媚,萬樹嬌翠,可是好景不長,青春難駐,眼看春色又老,百花將殘,何況又到了“遲暮”之時,一切更涂上了灰暗的色彩。晚春,使人覺得時移季換;春晚,使人感到時移日更。也就是一天天的時日遷移,使一季季節令更替。這景象使詩人警覺時光的易逝,從而延伸為對人生的思考——
一年四季中春日是少的,人生百年老時是多的?!按喝丈佟焙汀袄蠒r多”都是人的感覺使然。因為人希望春日長,老時少,企盼與現實相矛盾,也就恨春日不長,怨老年太久了。即就是這么短暫的“黃金時期”,還有著“愁牽引”、“病折磨”,則“有效時期”就更短了。明代唐寅《七十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币簿褪呛芎玫淖⒛_。詩最后以豁達之情收束,說可以酒解悶,對酒高歌。這固然趨于消極,也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不能辯證地看待人生的一種消極辦法。
這首詩感嘆人生短暫,青春易逝,意在說理,但以形象出之,切緊了“春晚”季節與時間,就“艷陽時節”、“遲暮光陰”興起,并兼比喻,加之對仗工穩,故耐人尋味,使人感到理趣盎然。
上一篇:《春夜喜雨·[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曉過丹陽縣·[宋]楊萬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