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陳子昂
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彌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云構(gòu)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陳子昂的《感遇》詩共三十八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詩人看到圣像佛尊有所感而發(fā)。大意是:古之圣人無私欲,其意不在金玉樓臺,而心憂黎民,接濟百姓;佛學以無為寂滅為宗,清靜則道行愈加淳厚。為什么后人卻違其本意,耗盡巨資,徒取土木金玉雕刻以為尊?就是用盡林木,以構(gòu)云彩;選遍珠翠,而成瑤臺,憑借人力又怎能令其久存呢?詩人因此感慨道:愚蠢至此卻要炫耀示人,反而給自己增添了各種負擔;“聰明”到這個地步偏偏自鳴得意,只能更加混淆人生的真諦,又哪能得到圣人之心,佛家之本呢?
“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是全詩的主旨所在。這兩句集中體現(xiàn)了詩人的貶褒傾向,亦飽含著豐富的哲理內(nèi)涵。
作者認為,圣人神佛無私欲,或憂濟黎元,或普救眾生,淑德懿行,高風亮節(jié),人所共仰,世所共稱,這是圣人之所以為圣,神佛之所以為尊的根本原因,也是后人學習他們的精髓所在。可嘆的是,今人卻不求其旨,而尊其形,他們大興土木,窮金竭玉,表面上是對圣靈尊崇有加,骨子里卻希冀神佛庇佑,以滿足一己之私欲,這與圣人神佛的無私無欲,豈非背道而馳?更可悲的是,愚而不自知,蠢而炫其“智”,遂至本末倒置,南轅北轍,棄真經(jīng)而奉土偶,興土木而輕德行,則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乃題中應(yīng)有之義也。詩人借此詩表述了自己對圣佛的敬仰之心,抨擊了尊神佛以遂己欲的無知蠢舉,亦啟發(fā)我們,夸愚最可悲,虛心人所重。無私方真智,高節(jié)世共崇。
這首詩對溺愚者的辛辣諷刺,對圣人神佛的尊崇禮贊,憎愛分明,態(tài)度十分鮮明。詩作因“遇”而興,而感,頗類莊子的寓言,微言大義,隱而不露,最后歸結(jié)到“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就把意境提高到人生哲理的最高層次,令人回味無窮,感慨良多。
上一篇:《悼金夫人·[清]艷雪》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戲題·[清]馮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