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唐寅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一不謹慎,犯了錯誤,那就成為千古遺恨;再回頭反省時,會感到自己猶如隔世之人一樣。簡言之,就是說,人一犯錯誤,便會成為終身遺恨。百年,古人認為一般人的壽命不過百年,所以“百年”成了“死亡”的忌諱說法。百年身,就說死了以后重新投胎長成的人,即隔世之人。
這兩句詩,是唐寅飽經世途憂患之后吟成的,也可以說是他坎坷一生的經驗結晶。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蘇州人。二十九歲舉鄉試第一,即為解元,頗得主考官梁儲賞識。梁儲還京,以唐寅文給程敏政看,程敏政贊賞不已。不久,程敏政被彈劾,唐寅株累下獄。出獄后謫為小吏,唐寅恥不就職,居家縱酒放浪。又不久,寧王宸濠聞其名,強聘其為幕僚。唐寅覺察寧王有反叛之意,便佯狂縱酒,有意使自己丑態百出。寧王以為唐寅真有顛狂之癥,放還蘇州,暗中派人監視。唐寅在政治道路上,連遭兩次大的波折,認為已造成終身遺恨,悔恨異常,絕意仕進。于是他便更作狂態,筑室桃花塢,日與客醉飲其中,曾自署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這兩句詩,也可以說是唐寅兩次政治波折的產物。
這兩句詩,雖用直抒其意的手法來寫,但是含意精警,語言通俗,所以成了后人經常引用的名句。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八十九回:“這件事本來是我錯在前頭,此刻悔也來不及了。古人說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我也明知道對不住人,但是叫我也無法補救。”
“一失足成千古恨”中“一”與“千”,數字相差懸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樣,就愈益使讀者感到在人生道路上必須步步小心,絲毫也不能放松警惕,把“失足”的嚴重性說得十分透徹。
另外,層深的寫法,也是這兩句詩的特點。說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后,緊接著又說“再回頭是百年身”,后句對前句作了補充,使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顯得更深了一層。
這兩句詩,與俗話所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又有近似之處。只是前者重在提醒防范,后者重在鼓勵進取,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
上一篇:《何人斯(節選)·[先秦]《詩經·小雅》》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佳人(節選)·[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