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這是一首特短的歌行體詩。仇兆鰲《杜詩詳注》引黃鶴注云:此必公獻賦后,久寓京華,故人莫之念之者,故有此作。梁氏編在天寶十一載,是也。”按,杜甫向玄宗獻三大禮賦在天寶十年。在此以前,他曾向達官顯貴“投詩”,希望得到汲引,結果到處碰壁;此時又向玄宗獻賦,希望得到恩遇,以求謀得一官半職,但也只博得一個“詞感帝王恩”的虛名。十年之間,他在長安奔走,“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這是何等悲酸的生活!此詩充滿失望、慨嘆和憤恨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詩的主旨并非嘆貧,而是對那些不重交友之道的輕薄之徒,特別是對那種“翻手作云覆手雨”的險惡者進行申斥和鞭笞,王右仲評云:“作行只此四句,語短而恨長,亦唐人所絕少者。”是不錯的。
貧和富,貴和賤,是階級對立社會的矛盾,這種社會現象是經常而普遍地存在著的。一般人都熟視無睹,只有哲人和睿智之士才認為這種現象極不合理。杜甫特為詠諷,以提醒人們的警覺。這里所贊揚的“管鮑貧交”,是一個千古流傳的士林佳話。“管”即管仲,后來做了齊國的宰相;“鮑”即鮑叔牙,是一個賢人。他們少年時結友,可謂患難之交。管仲后來感激涕零地說:“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于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史記·管晏列傳》)杜甫慨嘆沒有這樣的貧交,也慨嘆自己當時在長安沒有遇到象鮑叔牙這樣不以貧賤輕視他的朋友,這當然是很痛心的。何況這些輕薄之徒又慣會“翻手作云覆手為雨”呢!云和雨是經常互相轉化著的,云合而雨散,云一為雨,則離不復合矣。一翻覆的傾刻之間,云雨已判。這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同時也是并不罕見的社會人生現象。詩人借此隱喻“交道之不可久”,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清人浦起龍評論這首詩說:“詩如謠,樂府體也。只起一句,盡千古世態。”要言不煩,說到點子上了。
上一篇:《謝人見和雪后書北臺壁二首(其一)·[宋]蘇軾》原文
下一篇:《貧居自警·[宋]劉克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