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已分酒杯欺淺懦,敢將詩力斗深嚴。
漁蓑句好直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
敗履尚存東郭足,飛花又舞謫仙檐。
書生事業真堪笑,忍凍孤吟筆退尖。
蘇軾于熙寧七年(1074)由杭州通判調任密州太守,寫有“雪后書北臺壁”詩,眾人應和。此為兩首謝和詩中的一首。
巧用典故是本詩的一大特色。全詩幾乎處處皆典,但又熨貼自然,無生搬硬套,舞文弄墨之弊。“斗深嚴”脫胎于韓愈“再入更深嚴”句,“漁蓑”句則源自唐詩人鄭谷的故事。鄭谷嘗作《雪詩》,段贊善為畫圖,谷謝之曰“愛余風雪句,幽絕寫漁蓑”。“柳絮”一句寫的卻是東晉著名女詩人謝道韞的軼事。相傳丞相謝安見雪驟至,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謝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道韞卻應聲而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贊嘆不已。道韞因此世稱“詠絮才”。“敗履”句用的是《史記·滑稽列傳》中的典故。東郭先生久待詔不至,貧困窘迫,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踐地。“飛花”句則自李白“飛花送酒舞前檐”的雪中飲酒句化出。最后,“筆退尖”乃韓愈“兔尖斜莫并”句的衍化,因嚴寒使筆端結冰,筆毛無法并攏,故曰退尖。蘇軾與人飲酒,自知酒力淺懦,但自信比斗詩力,猶可與強者較量一番。遙望寒江漁蓑,頓生“幽絕”之感;觀賞如絮飛雪,似有“謫仙”之樂。轉念想到,嚴冬之中,尚有讀書人衣不敝體,足無完履,仍在忍凍孤吟,發奮苦學,不禁感慨萬端,難以言傳,發出“書生事業真堪笑”的不平之鳴,個中滋味,酸甜苦辣,應有盡有。即令飲酒盡興之時,亦不忘寒士苦讀之難。全詩前后感情反差強烈,傾注著對勤學寒士的同情與感佩,表現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懷。
有了“忍凍孤吟筆退尖”的功夫,才能“敢將詩力斗深嚴”。東坡自己的深厚學力也是這樣苦熬苦練出來的,所以它也是蘇軾勤奮苦學的自我寫照,是他自己的切膚之感。如此,則“書生事業真堪笑”,就不只是讀書人自我解嘲的苦笑,同情他人的澀笑,也是對求知毅力和勇氣的贊嘆,對不畏艱難,孜孜以求者的由衷褒獎和崇敬。
讀書從來不是目的。它只是實現目的而取的手段。對苦學也必須作具體分析。有人為“黃金屋”“顏如玉”發奮苦讀,有人為報效朝廷努力鉆研,有人為解民于倒懸刻苦學習,雖然表現形式一樣,實質殊異。從詩中可見,東坡所言“書生事業”,指的是吟詩作詞之類,此非干謁仕途的正道,潛心于此,在利祿之徒看來,顯然是不務正業,當然是“真堪笑”的,寶玉不就為此換了賈政一頓狠板子嗎?但笑罵由人,我行我素,蘇軾對詩藝的這份執著,這份癡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他對官場的厭倦,對權貴的蔑視,和出污泥而不染的凜然正氣。
上一篇:《諭蒙詩·[宋]種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貧交行·[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