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石頭城》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組詩中的第一首。
石頭城,即金陵,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這里,曾經是戰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東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改名為石頭城。六朝均建都于此,因江流緊迫山麓,全城負山面江,南臨淮口,成了交通要沖。到了唐初,該城廢棄,二百年來已成為一座“空城”。
這首詩借石頭城的興廢,抒發了詩人對歷史演變和人世滄桑的感慨,頗有“往來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的哲理意蘊。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詩一起篇就突顯出了石頭城這昔日的繁華之地于今變得冷落荒敗,大有今非昔比的狀貌。群山依然環抱著古城,還是那樣的蒼蒼莽莽,蔚蔚可觀,然而奔騰的潮水拍打著無有生氣的城壁,也象是失掉歡趣似地倒流返回。看其形,山川如故,聞其聲,悲鳴浩嘆,這分明是詩人發懷古之幽情,為空蕩蕩的六朝故都黯然神傷。“山圍”、“潮打”,正是石頭城的地理特色,兩句詩又正是由此來詠唱勝地的不勝,引出對它的過去的描寫:“淮水東邊舊時月”。僅此一句就復現了古城曾有過的興盛景象。當年的秦淮河燈火輝煌,燭搖影簇,徹夜笙歌不絕,通宵笑語不斷,是六朝王公貴族醉生夢死的游樂場所。這一切已隨著歲月的流逝煙飛灰滅,一點痕跡也看不到了,只有那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還能喚起人們對它舊時的回憶。而憶的內容,詩中故意只字不提,完全以“舊時月”去開拓想象的空間,因為“月”是歷史的見證,此所謂:抬頭望明月,低首思華年。同時,古今共一“月”,月色依舊,江山變異,可形成鮮明的對比。“夜深還過女墻來”,用這句詩煞筆,更以明月從城垛后面升起照射著曾出現過六代豪奢的“空城”,激起讀者陷入思索之中,讓想象的腳步越過時間的界線,去尋覓歷史的蹤跡。“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元薩都剌《念奴嬌》),可以說凡讀《石頭城》者都有這樣的共鳴!
全詩在懷古中詠史,給人以哲理的啟發。一代又一代王朝的興替,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其中有多少歷史教訓值得記取。觀古今盛衰,寄興亡之慨,自有不要重蹈歷史覆轍的寓意,以此來勸誡當今,否則山河易姓,故物換主就難以避免。石頭城之所以成了“空城”,不就是出于這個道理嗎!
上一篇:《短歌行·[唐]司空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示三子·[宋]陳師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