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昺
水北幽居,抱柴門,一溪寒玉。山萬疊,青林當戶,白云連谷。乳燕落紅春又晚,柴桑三徑多松菊。喜新晴,布谷又催耕,秧分綠。
床頭酒,何時熟?謀諸婦,明朝漉。舊夢風云銷俠氣,繁華看破知榮辱。系扁舟,罷釣晚歸來,書還讀。
這首寫給幽居水北的友人徐宗周的詞,極力贊美徐所居水北的環境之美,但不是通常人們之間客套的溢美之詞,其中隱含著對友人如玉品格、如松菊般情操的崇敬之情,尤其隱含著對徐超然物外、灑脫自由生活的無限思慕。
徐的幽居水北,在劉看來,其原因正是:“舊夢風云銷俠氣,繁華看破知榮辱”。作為好友,劉昺是深知徐宗周的,包括他的個性以及他的身世、遭遇等。徐宗周顯然不是一個生來就超然世外、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人,從詞中可以看出,他也曾有過輝煌的過去:也曾叱咤風云,也曾俠義肝膽,也曾追慕功名,也曾夢享富貴榮華。然而,幾十年的風霜雨雪,世道冷暖,把他當年鋒芒銳氣銷磨光了,透過人世間的風云變幻,歲月榮枯,飽經風霜的徐宗周領悟到:曾經追尋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云,不過是稍縱即逝的一場夢。而周遭萬物,唯青山依舊,綠水依舊,白云依舊,乳燕落紅、布谷催耕依舊。一切依舊存在,依舊美好。也只有床頭酒,黃雞黍,與鄉鄰共享才是現實的、溫馨的。面對別一種生活,友人能顯得如此淡泊、從容,意趣盎然,不禁令仍浮沉于世俗功利的作者油然而生一種對老友的艷羨之情。
徐宗周的人生道路和思想轉折,可以說是封建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們懷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始而鞠躬盡瘁,任勞任怨,甘為統治階級效犬馬之勞,后由于種種原因(奸臣專權、黨派之爭等),終為統治者所棄,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但這些諳熟官場丑態、世態炎涼的知識分子,又不甘沉淪于污濁的現實,于是轉而歸隱山野、田園,以期在無所欲求的恬淡中、從大自然中,去尋求心靈的寄托,實現自己人生的“永恒”價值。
徐宗周的轉變雖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但劉昺的詞句卻頗能給我們以教益,使我們從中領悟到:豪俠盛氣終會隨日月風塵而消減,正如一切舊夢終有一醒。我們不該把榮華、名利看得過重,等到歷盡枯榮,你會看清,那些東西都不過是短暫的身外之物,過眼云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倒是今天的我們,應當追尋的人生價值究竟是什么。
上一篇:《游園不值·[宋]葉紹翁》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澄水如鑒·[唐]崔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