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鄭 谷①
王孫莫把比蓬蒿②,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③。【注釋】
①鄭谷(848—911),唐末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屬江西)人。世稱鄭都官、鄭鷓鴣。少穎悟,七歲能詩,前輩詩人司空圖稱許其“當為一代風騷主”(《唐詩紀事》引述)。《唐才子傳》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來概括其詩風。著《云臺編》三卷,另著《宜陽集》。《全唐詩》收詩三百二十七首。
②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
③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
【詩本事】
鄭谷的詩講究煉字煉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曉。其絕句風神綿邈、詞意婉約。這首詠物詩有著很強的哲理性。
【賞評】
菊花素以孤高傲潔深得幽人隱者之喜愛,又因傲寒霜雪的堅貞之質觸引了文人雅士的情懷,那如陽光般燦爛的金黃,那縷縷沁人心脾的清香,搖曳在文人的情思中幻化成不滅的墨跡而永恒。這首詩借物述理,韻味綿長。
衣華服、佩香囊的王孫貴族啊,千萬莫要把菊與蓬蒿相比,金秋重陽,天高云淡,大家都把那朵朵燦爛的菊花戴在發際。秋陽初升,晨霧氤氳,露珠晶瑩,菊滿池岸,金色繁花,萋萋碧葉,香氣清幽,即使生于池岸,菊也從來未曾羨慕過長于華屋碧宇之上雖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的瓦松。這就是菊,高潔孤傲、堅貞自信、不媚流俗。那些淡若菊花的幽人雅士即使在池岸荒徑也不慕高位、不羨名利。
上一篇:《自遣》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蜂》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