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彥謙
紛紛從此見花殘,轉覺長繩系日難;
樓上有愁春不淺,小桃風雪憑欄干。
這首詩詠早謝的春花。詩人借一位傷春女子眼中之景物與心中之愁緒的描寫,抒發了青春早謝在內心深處烙下的感傷,由此使人感悟惜時、愛春的哲理。
這位女子的目光所及,不是池塘春草,也不是柳眼花須,而是那象征衰殘的、先行凋謝的片片落花。詩的第一句把詩的視點著意引向“春早落英”,一下就把這位女子內心隱埋的失落感、凋零感顯露出來。“紛紛”狀不已之態勢;“從此見花殘”則由景入情,由所見及所感,把落花與心情聯系起來,形象地傳達出傷春女子對未來命運的預感與隱憂。“一片花飛減卻春”(杜甫《曲江春》)且無可奈何,更何況落英紛紛呢?只有眼睜睜看著花殘柳敗的日子從此開始了。
“轉覺長繩系日難”,寫黃昏日暮,既點明時光,又表現了時空運動在傷春女子心中所觸發的感受。“長繩系日”向來是人們有感于時光短暫而企望留住時光的美麗天真的幻想。西晉傅玄在《九曲歌》中曾探問:“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晚唐李商隱每嘆水去云回,深感時光留駐無計,在《謁山》一詩中則說:“從來系日乏長繩”,從而以否定的答案回答了傅玄的發問,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慨嘆。唐彥謙這“轉覺長繩系日難”,則從另一角度對傅玄的提問作了回答;表面看來,它比李詩退了一步,并未否定系日之長繩;但實際上是以退為進,對青春難留,人生易老表現出更為濃重的哀嘆。
見落英暮日,這位女子為何如此敏感,又如此傷感呢?詩的第三句以“樓上有愁春不淺”感慨系之。“有愁”是全詩的詩眼。由此看去,這位深居重樓的女子正是因為愁思郁結,憂怨不解,才偏偏“見花殘”,覺“系日難”,感“春不淺”,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敏感,并生出縷縷情思意緒,觸發起內心深深的感傷:青春,命運,人生,不也如花開花落一樣,總是令人惆悵、失望、哀怨嗎?
詩的結句,由虛入實,由一般而個別,以特寫筆法照應上句“春不淺”,進一層具體描寫了這位女子在愁緒籠罩中看花飛花落的幻覺與情景:一位女子默默倚樓憑欄,哀怨滿懷地悵望著這一切,心緒隨風中的落花在一片暮色中飄飄零零,飄向很遠很遠的地方……
全詩以寫意為主,環繞“有愁”,突出表現的是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因愁而起,依愁而終,曲已盡而愁緒不絕。詩的前兩句造勢,第三句定音,結句意態隆起,幽思清遠。一句“小桃風雪憑欄干”,造境悲涼凄婉之至,詩人深沉之寄托自在其中。
《唐才子傳》說唐彥謙志豪博學,才高負氣。他曾因累遭貶,常有逆意而頗不得志,每以吟詠聊寄惆悵。這首詩寫的雖是一位女子感傷“春早落英”,但其實不過是這位敏感于晚唐氣數的詩人內心愁怨哀傷的寄托,是詩人感傷生不逢時,英華早謝,青春難留的形象寫照。這首詩給人的哲理思考,就在于要省悟事物的由盛到衰是自然規律,不要見落花而掉淚,而要相信今年花明年開,天地運轉永不停。
上一篇:《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宋]歐陽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晚春即事·[宋]鄭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