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歌何嘗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漢]民歌
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 六里一徘徊。吾欲銜汝去, 口禁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何摧頹。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躊躇顧群侶,淚下不自知。念與君離別,氣結不能言,各各重自愛,遠道歸還難。妾當守空房,閉門下重關。若生當相見,亡者會黃泉。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
本篇見于《宋書·樂志》,題為《大曲·白鵠艷歌何嘗》古辭。郭茂倩《樂府詩集》亦載此詩,屬《相和歌·瑟調曲》。據《宋書·樂志》所注,本篇自首句至“淚下不自知”為正曲,曲前有艷, “念與”以下為趨。徐陵《玉臺新詠》載古樂府《雙白鵠》一篇,內容與本篇大體相同,但通篇五言,并缺“念與”以下八句。吳兆宜以為“必孝穆(即徐陵)刪定者。”
這是一首夫婦遠別之作,借描寫一雙白鵠顧戀不舍的別離情景,抒發了夫婦慘痛離別、纏綿哀傷的感情。從詩中看,夫婦感情篤厚,丈夫不忍別妻遠行而又不得不離別,當時為生活所迫或外出服役無疑。
詩分“正曲”和“趨”兩段。正曲全用比興,寫遠翔途中,雌鵠中途暴病,與雄鵠生生離別的場景,凄惻哀婉。
天高云淡,碧空廖廓,一群白鵠從西北方向飛來,或十只一行,或五只一排,列隊向東南飛去。不料,其中有一對鴻鵠,雌鵠忽然暴病,身疲力弱,無法隨著雄鵠繼續飛行了。“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隨。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妻”,指雌鵠; “卒”同猝。意外的打擊,突如其來的災禍,使雄鵠痛苦不堪,倍受感情的煎熬。它實在舍不得丟下雌鵠而獨自隨群鵠而行,所以,它不時反顧、徘徊,聲聲傳情,顧戀不舍。 “吾欲銜汝去”四句,是雄鵠內心獨白:“我想用嘴銜著你一道飛去,但嘴閉著張不開來;我欲背負著你一道飛去,但毛羽毀損脫落,無法著力飛行。”欲舍不忍,欲罷不能,無可耐何、憂心如焚之狀,閉目可見。 “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躊躇顧群侶,淚下不自知”。正當雄鵠徘徊踟躕、心焦情苦之時,舉目所見,群鴻排列成陣,成雙作對,比冀備飛,樂哉融融;而自己與雌鵠將生生別離,更想到相聚無期,不勝傷悲。于是凄愴神傷,不覺涕淚漣漣。 “樂哉”二句,用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語意。詩中“新相知”指其它的同伴們,即“群侶”。它們是這對白鵠的新伴侶,但它們都能成雙作對,所以在雄鵠眼中看來,它們是幸福、快樂的。 “樂哉”與“憂來”對舉,比照鮮明,感情強烈。
“念與”以下為第二段。這里,由前面寫鳥而轉到寫人,不復再用比興,而直接讓人物出場,擬妻別夫之口吻,通過妻子對遠行丈夫的叮囑,直抒胸懷。丈夫離別在即,妻子含淚哽咽,向丈夫吐訴衷曲道:“我一想到要與你生生離別,就不禁氣塞咽喉,哽咽不能言語。此次一別,天各一方,路途遙遠,歸家無期,希望我們彼此各自珍重吧。我在家里,將獨守空閨,閉門下閂,等你早日回來。如果都能活著,我們定會相見,如果命途誠悲,那我們就要到黃泉之下相會啦!”語痛情苦,不忍卒讀。只此數語,便揭示了妻子激蕩在胸中的一腔慘痛無比的情懷。她清楚地知道,在當時的社會里,服役遠行,無日無月,生離可能即意味著死別,今日尚能執手勞動,兩情依依,別后情形若何,誰可料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揮手茲去,徒留兩地相思,別后自己處境孤寂,生活清冷;丈夫行役于外,冷暖縈繞心頭,千愁萬緒,頓時襲來。濃愁千斛, 豈女子贏弱之身所能承受!此處,并無一字描寫女子形貌、神態,但是,其憔悴不堪之狀、蹙眉淚面之容,如在目前;其善良、多情、執著、純潔之品性,亦昭然若見。
“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二句是樂府套語。樂工在唱完這一哀婉動人的歌曲之后,便向聽眾歌道: “今日我們都因自己的幸福命運而感到愉快,每個人都能萬壽無疆”。此為祝頌之詞,故與全篇文意不相關涉。
這首詩在藝術方面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首先,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描寫一雙白鵠的生死別離,借鳥喻人,構思新奇,頗具浪漫主義色彩。古代詩歌中, “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的比興手法可謂俯仰皆是。《詩經》開其先河, 《楚辭》助其波瀾,到漢樂府民歌中更得到了廣泛的運用。這首詩中,鴻鵠知情重情,心地善良,堪稱鳥中雄杰,可配人之君子。詩中寫鳥,側重于雄鵠顧憐雌鵠一事,而雌鵠之品性從中可見;詩中寫人,側重于女子傷離恨別、忠于愛情一方,而丈夫之美德亦可推知。首段全用比興,以鳥“興”人,因物喻志,文已盡而意有余,含蓄沉蘊,動人心懷。
其次,語言樸素自然而自帶感情,淺而能深,并具有形象色彩。深味詩篇, “正曲”言雄鵠不忍離別,句句情篤意濃,彼類丈夫口吻;“念與”以下八句寫女子臨別囑夫,酷肖妻子答夫之語。語言既飽含深情,又具有形象性,不僅抒發了凄愴悲苦的情懷,而且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從“五里一反顧,六里一徘徊”的雄鵠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將要辭鄉遠行的丈夫,不忍拋家別妻、因而顧戀不舍、苦不堪言的形象;讀完“念與君離別”數句之后,那風環殘鬢、黛眉不展的女子的形象,如聳眼前,并且仿佛看到了因恨別而即將破碎了的那顆善良、多情的心。無一字寫神貌而神貌盡現,可謂言近意遠,含蘊無限,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上一篇:蔡琰《胡笳十八拍》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艷歌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