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農家嘆》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宋]陸游
有山皆種麥,有水皆種粳。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一身入縣庭,日夜窮笞搒。人孰不憚死, 自計無由生。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
陸游一生憂國憂民;寫下了許多表現這樣主題的作品,《農家嘆》即為其一。這首詩寫于南宋寧宗慶元六年(1195),當時作者已七十高齡。由于他晚年長期生活在農村,目睹了農民所遭受的慘重壓迫和剝削,基于義憤,他揮筆為之代言,述說其悲慘遭遇,控訴官府惡吏以酷刑逼租的罪行。詩的語調深沉,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苦難農民的關切之情。
全詩共十六句,每四句為一層。第一層寫農民的艱辛勞動。詩一開始就把我們帶到農民耕作的場所——廣袤的田野。山坡嶺脊都種滿了麥子,河畔塘邊也栽上了粳稻,那平原沃土,更不必說。一句話,凡是能夠耕種的地方,處處拋灑有農民的汗水。一年四季,他們忙個不停。試想,在那生產工具簡陋,抵抗自然災害能力低弱的情況下,農民為了收獲糧食,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勞動啊!“牛領瘡見骨,叱叱猶夜耕”兩句展現了這一情景,使人讀之心顫魂驚。牛的耐勞品格是公認的,然而這位農民的牛,領頭已被磨破成瘡,瘡又惡化露出了骨頭,倘不是長時間無休止地拽犁拉車,能致于此嗎?農民一向愛惜耕牛,詩人肖立之《春寒嘆》中寫道: “恃牛為命牛亦凍……昨夜哭牛如哭子。”這位農民的耕牛已經疲病到這種程度,他們在大聲喝斥著讓它沒明沒夜地耕作,顯然是迫不得已。詩人抓住這一典型細節,突出寫牛的疲勞。寫牛當然在于襯托人,這比直接寫農民如何艱苦、勞累要生動得多、深刻得多。
第二層寫農民渴望平安生活而不可得。 “竭力事本業,所愿樂太平。” “竭力”二字是對上文的精練概括,農民那樣艱辛地勞動,為了什么?原來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勞動,換得溫飽的生活,能平安度日而已,然而即使這樣低微的生活要求,也成了不可能實現的奢望。在腐敗的南宋王朝統治之下,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哪里有太平可言?從這兩句詩中,我們已體會到,農民對于生活的前途并不樂觀,似乎聽到了他們惴惴的心聲。“門前誰剝啄?縣吏征租聲。”一陣兇暴的敲門聲,使這位農民的希望成了泡影。縣吏征租是常有的事,他對這種敲門聲并不陌生,剛聽到時,由吃驚而發問,接著就清醒地作出判斷。詩中采用自問自答的句式,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剎那間的心理活動。
第三層寫農民受官府嚴刑威逼,痛苦不堪。南宋統治集團為了換取茍安的局面,每年要向金人進貢大批錢帛, 自身奢糜的生活,也需有巨額的財政支付,而這些都要來自對廣大人民的橫征暴斂。農民則往往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說》)也難以完成苛重的租稅。詩中所寫的農民拼死拼活地勞動,到頭來仍未能幸免被抓和坐牢。 “一身入縣庭, 日夜窮笞搒。”他受盡了鞭抽棍打之苦,被折磨到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地步,“人孰不憚死, 自計無由生”的哀嘆,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絕望和對官府和酷吏的血淚控訴。
第四層寫農民受盡凌辱后痛苦的思想斗爭。這位農民在官府遭打受刑之后,被放回家。這里千萬不可誤解是官吏發了善心。因為他們完全懂得,如不放回農民,大田將無人耕種,來年還向誰去催租討稅?離開吮吸農民的血汗,這幫寄生蟲還怎么活命呢? “還家欲具說,恐傷父母情。”這位農民,回到家中,本想把官府逼租酷打的情形一股腦兒向家人訴說,但是看到迎面而來的父母形容憔悴,步履蹣跚,他的心一下子縮緊了:雙親已被饑餓和悲痛折磨得夠苦了,怎忍心再給他們增添傷感?他滿腹苦水,欲吐又止。此情此景,令人鼻酸心碎。“老人儻得食,妻子鴻毛輕。”這位農民現在只有一個心愿:能讓年邁的父母有飯吃,妻子兒女皆可不顧。這是何等傷心又無可奈何的話語啊!這個心愿比之前邊的“所愿樂太平”來已經退卻了一大步,但即使如此,也難以實現。一個“儻”字值得品味,儻即“倘”,表示假設口氣,說明要父母不挨餓,只是假想而已。試看,一個“竭力事本業”的農民,竟不能養家糊口,這是什么世道呢?詩將這一問題擺到讀者面前,任你去思索、回答。這樣的結句可謂言有盡、意無窮。
這首詩以典型的情節,塑造了一個封建時代的農民形象。通過他一人的遭遇,反映了千百萬勞動人民的辛酸和苦難。因此詩篇不惟在當時有揭露黑暗現實的作用,即使對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文學史上反映農民疾苦的作品很多,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唐末詩人于濆的詩句“垅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辛苦吟》)就以能深刻反映封建社會種田人缺糧吃的不合理現象而為世人稱誦。今讀陸詩,覺其思想蘊含更深。詩中的農民,辛勤勞苦非同一般,照理說,吃飽肚子該不成問題,然而收獲得多,抵不上租稅苛重,終日辛苦勞動,豈但“腹長饑”,連活路都不可得。這里對于封建統治者的揭露,真可謂入木三分。這種藝術效果的取得,應歸于作者高超的識力和非凡的構思才能。詩人將社會上習見的現象拈來,通過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鋪陳渲染,使之更集中突出地表達了主題。
全詩以農民的口吻,述說自身痛苦經歷與思想活動,語言平易質樸,給人以人真、事真、情真的感受,兼以抒情之筆來敘事,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冉冉孤生竹》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炎《冬雪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