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垓》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國語·鄭語》:“王者居九垓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韋昭注:“九垓,九州之極數。”
【釋義】“九垓”也作“九畡”,指中央及八方極遠之處。
【例句】①爭如這閑搖搖華山中得道的仙人,一身駕云,九垓八表神游盡。(馬致遠雜劇《西華山陳摶高臥》第二折〔梁州第七〕)九垓八表皆指普天之下。參見“八表”。②天澄澄恰二更,人紛紛鬧九垓。(佚名雜劇《王月英元夜留鞋記》第二折〔滾繡球〕)“鬧九垓”形容元夜熱鬧,有普天同慶意。③只山海依然在,彌八方遍九垓。(李好古雜劇《沙門島張生煮海》第二折〔一枝花〕)義同例①。④呼萬歲塵清九垓,擁千官星列三臺。(鮮于必仁小令〔雙調·折桂令〕《瓊島春陰》)這是一首歌頌太平盛世的小令,“塵清九垓”意為天下政治清明。
上一篇:元曲典故《九合諸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九天(九重天)》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