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符升《山蠶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清]盛符升
吳人愛蠶如好女,暖房拜簇防蠅鼠。三眠四眼不得閑,何似山蠶生野墅。蛾大如蝶生五色,林間放子子繁殖。春樹青青秋樹蒼,椒椿槲葉皆堪食。槲葉繭,大如丸。椿繭小,椒更難。別有小繭生林麓,樵夫采得從深巒。大繭不如小繭好,春繭不如秋繭老。一年兩度入家機,不用奩藏與車繰。蛾生繭破乃成絲,疊將四五無參差。削木為竿不盈尺,冒繭捻來絲自垂。絲成織就堅且樸,一椒二椿三為槲。蒼然深厚耐風(fēng)霜,寧數(shù)江南綺與縠。
《山蠶行》是盛符升擬作的新題樂府詩。南朝樂府《倚歌》(屬清商曲辭)中有《作蠶絲》,借養(yǎng)蠶作絲來比喻女子的情思。盛符升的《山蠶行》卻是緊扣詩題,如實地摹寫“山蠶”自然天成的特性,使人聯(lián)想到回歸自然的呼喚。
詩的開頭,詩人巧妙地用“好( hao)女”來比喻吳人的“愛蠶”,貼切而又生動。古人常言“金屋藏嬌”,今天的浙江一帶(舊屬吳國)素來喜養(yǎng)桑,因初春天氣尚寒,為之設(shè)置“暖房”,并精心照料,特別注意防止蒼蠅傳染病菌和老鼠吞噬幼蠶。待蠶長大后,要觀察蠶眠的次數(shù),為之準備蠶簇,所謂“拜簇”,即藜草做的蠶簇。 《爾雅·釋草》:“拜,蒿藋”,即藜草。養(yǎng)蠶的確是辛苦非常。所以詩人說:“何以山蠶生野墅”。所謂“野墅”,即田野上的草房。
緊接著,詩人用極為口語化的語言,宛轉(zhuǎn)如珠的旋律,反復(fù)詠嘆的章法,摹寫出“山蠶”的妙處?!岸甏笕绲迳珠g放子子繁殖。春樹青青秋樹蒼,椒椿槲葉皆堪食”四句,極言山蠶繁殖之快和取食之易,其中“春樹青青秋樹蒼”一句,渾厚有力而又自然天成 以下“槲葉蠶”至“不用奩藏與車繰”數(shù)句,數(shù)韻互轉(zhuǎn),過渡銜接圓潤如珠,陰聲韻、陽聲韻的交替運用,更顯示出樂府詩“天籟”的特點。其中,“一年兩度入家機,不用奩藏與車繰”兩句,一方面說明山蠶春秋兩季都可收繭,不必擔(dān)心秋冬季的原料供應(yīng),另一方面說明山蠶絲韌性較好,不必經(jīng)過“繅絲”這樣的工序。所以,詩自然過渡到對山蠶絲的評述:“蛾生繭破乃成絲,疊將四五無參差。削木為竿不盈尺,冒繭捻來絲自垂。”“參差”,言色彩不一。這幾句簡要說明地了山蠶絲的制作極為容易,幾乎是毫不用力,而且蠶絲顏色相同,更便于織作。最后,詩人通過山蠶絲與江南上等的“綺” (有花紋的絲)和“縠”(有皺紋的紗)進行對比,以其“蒼然深厚耐風(fēng)霜”為結(jié)論,表達了詩人崇尚質(zhì)樸實用的美學(xué)趣味。
上一篇:孫枝蔚《少年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岑君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