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海濤姚燧》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天風海濤,昔人曾此,酒圣詩豪。我到此閑登眺,日遠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
這是作者登鎮江金山寺遠眺之作,寫得很有豪爽之氣。
鎮江金山寺是有名的風景名勝。它建于長江邊的金山之上,廟宇宏偉壯觀,是我國四大名剎之首,又是佛教盛典水陸法會的發祥地。山上的中泠泉,被茶圣陸羽評為“天下第一泉”。著名的《白蛇傳》傳說中那個拆散白娘子與許仙的和尚法海就是金山寺的住持,白娘子“水漫金山”,淹的就是這里。歷代文人來鎮江,都要登金山寺游覽,并多有題詠。最著名的,是蘇軾那首《游金山寺》詩。
姚燧這首散曲,也是詠金山寺的名作。
“天風海濤”,一開頭,就寫得氣勢磅礴。“昔人曾此,酒圣詩豪”,是說昔人曾經在此飲酒賦詩。“酒圣”指清酒,即好酒。古人制酒,把酒糟和酒混在一起叫“濁酒”,把酒糟濾去叫“清酒”。清酒被稱為“圣人”,濁酒被稱為“賢人”。《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圣人,濁者為賢人。”
接下來四句寫他自己登臨所見。“山接水茫茫渺渺,水連天隱隱迢迢”,描寫一片山水相接、水天茫茫的景色,十分形象。
面對如此江山,會有什么樣的想法呢?蘇軾在《游金山寺》詩的結尾處說:“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面對如此江山,就應該起歸輿之志,但又有不得已處。什么不得已?儒家講究的是功成身退,總要干出一番事業再談歸隱。所以姚燧在最后說道“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并不是消極的人生態度,而是當時讀書人的共同心愿。
上一篇:《大江東去 薛昂夫》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將茅庵蓋了 無名氏》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