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水仙子 譏時
張鳴善
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非熊。
這首小令,如曲題所說,是對元代那些當政權貴的無情的嘲諷,是對那個賢愚顛倒的混亂社會的辛辣譏刺。
開頭三句,運用鼎足對句式,把當時身居高官、享受厚祿,風云一時的人物來個兜底大揭露,說他們不過是些裝模作樣、會爭會奪、胡說八道的家伙罷了。“鋪眉苫眼”,猶言舒眉遮眼(“苫”讀shan,遮蓋),這里有裝模作樣之意; “三公”謂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里泛指高官。“裸袖揎拳”,捋起袖子準備打架的樣子; “萬鐘”,極言俸祿之多。“成時用”,成為當時受重用的人。從不同角度把那些顯赫人物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
“大綱來都是烘”,是對這類人物的共同特征以及這種社會現象進行歸納。“大綱來”,猶如說總之; “烘”,疑應作“哄”,胡鬧之意。正因如此,作者用憤激的語氣進行責問,“說英雄誰是英雄?”這不僅是對上述人等的徹底否定,而且引起下文對這些貌似當代“英雄”的草包們的無情揭露。
“五眼”三句緊承上句而來,并對前面所寫的“大綱來都是烘”情形作進一步的發揮。“五眼雞”,也作忤眼雞,俗稱好斗的公雞,“岐山”,在今陜西岐山縣; “鳴鳳”,代指周文王那樣的賢人,傳說周文王時鸞鷲鳴于岐山,后人稱岐山為鳳凰山。“兩頭蛇”,頭部岐生的蛇,傳說見兩頭蛇者必死,人言其極毒; “南陽”,實指湖北襄陽城西之隆中(說見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臥龍”,徐庶推薦諸葛亮時對諸葛亮的稱呼。“三腳貓”,俗謂不中用的人,“渭水非熊”,指呂尚,傳說周文王一次出獵前占卜,卜辭曰: “非龍非驪,非熊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果然于渭水之陽得遇呂尚。這三句全無動詞,句式相同,構成極為精工的鼎足對;每句都結合民間俗語與文人雅詞,一反一正,對比強烈,造成奔騰直下的氣勢,形象生動、感情充沛地把當朝權貴和丑惡現實嘲罵個痛快淋漓,成為元人小令中出色的警句。
上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水仙子答·|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水仙子議擬·|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