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城西門廨中》言情贈友詩歌
始見②西南樓,纖纖③如玉鉤。
末④映東北墀⑤,娟娟⑥似蛾眉⑦。
蛾眉蔽珠櫳⑧,玉鉤隔瑣窗⑨。
三五二八時⑩,千里與君同。
夜移衡漢(11)落,徘徊帷戶中。
歸華先委露(12),別葉早辭風(13)。
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休澣(14)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15)抽白雪,郢曲(16)發(fā)陽春。
肴干酒未缺,金壺起夕淪(17)。
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
這是鮑照出仕他鄉(xiāng)時的詩作,抒發(fā)了他思念妻子的悵怨心情。
落筆緊扣詩題,先寫玩月。一彎殘月,清輝滿地,詩人坐在城西門的官舍里,飲酒賞月。月亮也算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情種,能圓能缺。在古代文人筆下,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 《詩經(jīng)·陳風·月出》 ) 的歡悅,但更多的是“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 (馮延巳《治令》 ) 的感傷。鮑照筆下的月亮,一是如鉤的殘月,二又被“珠櫳”、“瑣窗” “蔽” “隔”,其中隱含著與親人“地隔萬里,天各一方”的悵惘。值得深思的是,鮑照把殘月比作纖纖的玉鉤、娟娟的蛾眉,都是十分美好的形象,“纖纖”常用來狀美女的素手,“蛾眉”則常用來代指美女??梢娨?,鮑照賞月思念妻子; 二,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
窗欞隔絕了月光,眼見不得,詩人卻奇峰突起,展開了想象: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蹦阄曳蚱藿褚共荒芟鄷皆掠鉂嵵畷r,我在千里之外對月思念你,就像你對月思念我一樣。杜甫有“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的詩句 (杜甫 《月夜》 ) ,厲鶚評論說: “純從對面著筆,蹊徑甚別。” (轉(zhuǎn)引自 《唐宋詩舉要》 469頁)而鮑照的詩更進一步從兩面著筆,并加以比較,像現(xiàn)代歌曲 《十五的月亮》一樣,把思念之情寫活了,寫神了。詩人雖然作了以上美妙的想象以自慰,似有曠達氣概,但他終究不是蘇軾,思念的也不是弟弟,所以,一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diào)歌頭》) 絕不能盡其意。他舉頭望月,殘月如鉤; 低頭思妻,長夜難眠。這里應(yīng)該指出的是,作者不僅橫寫了感情,而且縱寫了時間——從“始見”到“末映”,時間已很不短,在“夜移衡漢落”時,作者還“徘徊帷戶中”,時間更見其長。這樣縱橫交錯,思念妻子的感情被描繪得廣而無邊,深不見底。
“歸華先委露,別葉早辭風?!被ㄈ~凋謝落地是風、霜所致,而我拋卻妻子、孤苦郁悶原因何在?我為什么要受這離愁的熬煎?我為什么要被這官紳羈絆?花葉生自土,花謝葉落是回歸返本; 人老了,不待風摧露打,也應(yīng)該歸根返本了。再說,我輩如“陽春”、“白雪”,和人不多,既孤且直,怎能在官場廝混?
鮑照出身寒門,在南朝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下,才高卻沉淪下僚,極不得志,常常受到出身高門大姓的同僚排擠打擊; 明明看到官場的爾虞我詐,又只能“吞聲躑躅不敢言” (鮑照《擬行路難·四》)所以,他極為厭惡官場,向往和平愉悅的家庭生活?!皸壷昧T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cè)。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鮑照 《擬行路難·五》)就是這種思想的真實寫照。
在一般人看來,棄官與親人團聚似乎不值,十年寒窗得來的功名這么丟棄未免可惜,但這正表現(xiàn)出鮑照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正是這摯情,才感動了千百年來的無數(shù)讀者。
初讀這首詩,似乎平平常常,寡淡無味; 細細揣摩,方覺字字寫離愁,句句抒戀情?!笆俗泳腼h塵”,思念妻子: 賞月以解郁,仰望殘月相思濃; 撫琴以自慰,以樂解悶悶難斷; 飲酒以排解,借酒澆愁愁更添。結(jié)尾處,作者把苦苦戀情推向高潮: 賞什么月,彈什么琴,飲什么酒,待棄官歸里,與妻子共剪西窗時,再痛飲這壺中酒吧! 至此,字雖已盡,讀者還分明看到一個執(zhí)杯佇立、苦戀妻子的木雕樣的詩人在凝神靜思: 含著獨處的悵惘,懷著甜蜜的企盼。
這首詩感情真摯而強烈,流暢而富于文采,不像六朝一些詩人,一味追求典雅莊重而害義。全詩無一詞句不在摯情的驅(qū)遣下進射而出,或起興,或作比,或直抒胸臆,均真切感人,毫無矯揉之嫌?!皻w華先委露,別葉早辭風”等句,均是音韻和諧、對仗工整、清新雋永的佳句。
注釋
①廨(xie):官舍。②見: 同現(xiàn)。③纖纖: 小巧、尖細的樣子。④末: 最后,這里指月將落時。⑤墀(chi):房前的臺階(或臺階上的空地) 。⑥娟娟: 明媚美好的樣子。⑦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亦作“娥眉”。⑧珠櫳:鑲嵌有明珠的窗欞。⑨瑣窗:雕刻 (或畫) 有花紋的窗子。⑩三五二八時: 陰歷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11)衡漢: 指北斗、銀河。衡: 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漢: 銀河。(12)委露: (花葉) 為露所墮。(13)辭風: (花葉) 被風吹落。(14)休澣: 官定的假日。休澣: 即休沐,休息以沐浴。澣同浣。(15)蜀琴: 琴一類樂器。西漢人司馬相如善彈琴,因其是蜀人,故稱蜀琴。(16)郢曲: 宋玉《對楚王問》: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于《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焙笠蛞浴佰敝父哐拧?yōu)美的樂曲。(17)夕淪: 小波。
上一篇:《玉樓春》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白駒(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