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言情贈友詩歌
送杜叔高①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看天上多少浮云②? 江南好景,落花時節又逢君③。夜來風雨④,春歸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更能幾字盡殷勤。江天日暮,何時重與細論文⑤? 綠楊蔭里,聽 《陽關》,門掩黃昏⑥。
杜叔高是一位博學多識,“長于楚辭” (辛棄疾 《婆羅門引》 (落花時節) 的年輕詩人。孝宗淳熙十六年 (1189) ,辛棄疾五十歲,在上饒家居。是年,杜叔高專程從家鄉金華至上饒探訪辛棄疾。盡管年輩差距頗大,但辛棄疾讀了杜叔高的詩,非常贊賞,評價為: “恍余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在“南共北,正分裂”的時代,像杜叔高這樣的人才本應得到重用。但 “自昔佳人多薄命” (均見辛棄疾 《賀新郎·細把君詩說》),杜叔高卻被埋沒不能一展其志。過了十一年,辛棄疾六十一歲家居鉛山縣期思市瓜山下時,杜叔高又以布衣之身訪問了長輩詞人辛棄疾。臨別,辛棄疾寫了 《上西平》 詞以為贈。
“恨如新”三句,直抒胸臆而起,很不平凡。九字中,兩 “恨”字,三“新”字,反復纏綿,將心中長期積壓的 “恨”,一古腦兒倒出,痛快。接著筆鋒一轉,“看天上多少浮云”,既繪出眼前之景,又暗用古典抒情。“何泛濫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 (宋玉《九辯》) 王逸注: “浮云行則蔽月之光,讒佞進則忠良壅也。”辛棄疾生活在 “讒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孔融《臨終詩》 ) 的時代,貪官“殘民害物”,他本人“不為世人所容” (辛棄疾
《論盜賊札子》 ) ,遭監察御史王藺誣劾而罷官家居,年輕有為的一代如杜叔高輩,也不能一展身手,為世所用。“浮云”遮天,不僅寫出暮春天氣的特點,而且也形象地繪出朝政的昏暗。言簡意豐。“江南”二句,用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事,把寫景、敘事、抒情血肉相連地組成一個機體。杜詩“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深刻地表現了“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 (浦起龍 《讀杜心解》 引黃生語) 。辛棄疾以杜詩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亦典亦己,亦眼前“江南草長,群鶯亂飛” (丘遲 《與陳伯之書》 ) ,萬紫千紅,落英繽紛之實景,亦胸中南北分裂、國土淪喪、小人得勢、才士不遇的激憤之情。雖用典,而一如己出,可謂出神入化。“夜來”二句,上承“浮云”,進一層寫出時令季節的特點: 春雨綿綿,歸結到“人不留客,天留客”之意,婉轉含蓄地表達了欲挽留杜叔高而不忍其遽別之情。
過片,“尊如海,人如玉,詩如錦,筆如神”四句,以排山倒海之筆,盛贊叔高之人品才華,并表明餞別酒宴之隆重,器重叔高之意隱然言外。叔高之詩詞,今已不存,我們已無從窺見。然從其同時代人文集中,尚可獲知點滴消息。葉適 《贈杜幼高 (叔高弟) 》 詩謂: “杜子五兄弟,詞林俱上頭。” “奇崛令誰賞,羈棲浪自愁。”對杜氏五高之文評價既高,且又流露出為其兄弟懷才不遇深鳴不平之慨。陳亮在《復杜仲高 (叔高之兄) 書》 中盛贊“叔高之詩,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 而左右發春妍以輝映其間”,“可謂一時之豪。”足見辛棄疾對杜叔高這位晚輩詩人的器重、贊許,絕非應酬文字,而是出自肺腑。就叔高而言,亦當之無愧。唯斯人之才如此而久不見用,老詞人辛棄疾之“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的憤慨之情,也就只能綿綿不斷而常“新”了。
“夜來風雨”雖“似欲留人” ,然杜叔高畢竟要辭去。“幾字”詩詞的送別之言,又如何能將蘊藏于胸的“殷勤”之意全部抒發出來! 今后,“江天”勝景長在,日出“日暮”不已,究竟“何時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有“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辛棄疾化而用之,表達了對杜叔高殷切期待的情誼。值得注意的是“細論文”三字,雖為杜詩成語,然辛棄疾卻賦予了新義。“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謂詩為文。這里,“文”除含有詩詞義外,當亦含有政義。辛棄疾在帶湖、瓢泉隱居時,多次與友人陳亮談論詩文、時政,二人志同道合,至今可見諸文字。可惜的是,杜叔高的文翰今已不存。但從現存辛棄疾寫與杜的八首詞及陳亮、葉適的點滴記載看,辛、杜除文字之交外,尚有著對時政、國事的一致見解。在《婆羅門引》 (別杜叔高)詞中,辛棄疾寫道: “落花時節,杜鵑聲里送君歸。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龍云雨,后會渺難期。更何人念我,老大傷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建立在彼此了解、志同道合基礎上的。叔高走后,詞人辛棄疾只好“綠楊蔭里,聽《陽關》 門掩黃昏”。以設想之景、將然之事作結,無限寂寞之情,殷勤懷念之意,俱現毫端。《陽關》 ,歌曲名。王維 《渭城曲》 :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里,再次以古人惜別,襯托個人之不忍別,把“送杜叔高”而戀戀不已之情,推向了高潮。
全詞語言清新,層次分明,善于用典。能將典中之事與眼前之景、胸中之情,血肉相連地組成一個機體。是用典,亦是己意,二者渾然為一,天衣無縫,藝術手法足堪鑒賞。
注釋
①杜叔高: 名斿 (you游) ,浙江金華人。兄弟五人都博學善文,人稱金華五高。端平 (1234—1236) 初,以布衣與稼軒婿范黃中 (炎) 及劉后村等八人同時受召。特補迪功郎,差充。是辛棄疾晚輩詩人。在今存六百多首辛詞中,與杜叔高唱和贈別之作,就有八首之多。足見辛棄疾對叔高的器重。②浮云: 飄浮于空中的云,這里比喻邪臣、小人。③ “江南”二句:用杜甫與李龜年事以寫景抒情。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詩: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④夜來風雨:孟浩然 《春曉》有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⑤ “江天”二句,用杜甫懷念李白事喻詞人惜別杜叔高的難舍情誼。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⑥ 《陽關》: 歌曲名。王維 《渭城曲》有: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 《對酒》詩: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是陽關乃歌曲之名也。
上一篇:《三姝媚》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