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有梅(召南)》言情贈友詩歌
摽有梅①,其實七兮②。
求我庶士③,迨其吉兮④。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⑤。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⑥。
召南指召公奭統轄下的南方地區,約相當于現今的河南省西南部及長江中下游一帶。周代是一個十分重視禮教的社會,在婚禮方面頗多繁文縟節,非常嚴格。統治者還為男女之防訂下了許多清規戒律。諸如 “男女授受不親”( 《孟子·離婁上》 )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男女不雜坐”( 《禮記·曲禮上》 ) ,“男女不交爵” ,“男女不同席而坐” ( 《禮記·坊記》) ,“男女不通衣裳” ( 《禮記·內則》 ) 等等。民間戀愛婚姻雖比上層社會來得自由,但從 《詩經》 的許多詩篇中已可看出統治者規定的禮教已經在干預著民間的愛情生活。《齊風·南山》 有詩句說: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說: “取妻如之何? 匪 (非) 媒不得。” 《鄭風·將仲子) 也說:“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周制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由于禮教的控制,加上大量男人被征去從事勞役或戰爭,必然造成許多女子誤了婚期,嫁不及時。為了整飭綱紀,繁衍人口,增加勞動力,統治者只好采取一定的 “開放”政策,規定每年有一個男女相奔的季節,促使青年男女及時結合。據 《周禮·地官·媒氏》 云: “媒氏掌萬民之判 (配合)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 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 (察) 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可見,凡 “大齡”青年都可以借這個會期選擇自己的對象,不必依正常禮制而婚配。
這首詩大概是一次男女聚會上姑娘們唱出的情歌。她們毫不掩飾地向男士們呼喚著愛情: 梅子一個個拋出去呀/筐子里已剩下七分/追求我的小伙子呀/莫錯過吉日良辰/梅子一個個拋出去呀/筐子里只剩下三分/追求我的小伙子呀/趕著今日好時辰/梅子一個個拋出去呀/連這筐子也奉贈/追求我的小伙子呀/趁著聚會快訂婚。
全詩以梅起興。梅,古代又作 “楳”,與 “媒”音同形似,所以梅又被看做媒合之果,以梅興起,自然貼切。而女子以梅摽男子含意良深。聞一多先生在 《詩經新義》 中說: “摽,即古拋字。《玉篇》 曰 ‘摽,擲也’ ; 《木瓜篇》 曰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扳也,永以為好也。’ 當是女之求士者,相投以木瓜,示愿以身相許之意,士亦嘉納其情,因扳之以瓊瑤以定情也。”又說;“《摽有梅》 篇亦女求士之詩,而摽與投字既同誼,梅與木瓜木桃木李又皆果屬,則摽梅亦女以梅摽男,而以梅相摽,亦正所以求之之法耳。”這樣分析是很切合詩意的。清人龔橙在《詩本誼》中說: “《摽有梅》,急婿也。”也可謂一語中的。
全詩三章,采用民間歌謠的復沓形式,重吟疊唱,渲染了青年男女歡會的熱烈氣氛。姑娘們一邊唱一邊摽出梅子,一次次向男士們發出了內心的呼聲,從“其實七”到“其實三”到“頃筐以塈之”,從“迨其去”到“迨其今”到“迨其謂”,層層遞進,將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表露無遺。最后梅子拋盡了,連筐子也拋了出去,多么真誠,多么急迫,又多么幽默風趣!
全詩語言簡潔平直,調子明朗健康,感情熾熱真摯,讀之令人感動。明代學者錢琦評曰: “ 《摽有梅》直言其意,無顧忌,無文飾,此婦女明潔之心。”實為確論。
注釋
①摽: 古拋字。這里是投物贈人的意思。有: 語助詞,無義。②實: 果實。這里指筐中梅子。③庶士: 相當于現在說 “小伙子們”。庶,眾多。士,男子的通稱。④迨 (dai代) : 及,趁著。其: 表示希望語氣,下兩章末句同此。吉: 吉月。⑤頃筐: 斜口的筐。塈 (qi氣) : 給與。聞一多 《詩經新義》: “塈讀為氣。《廣雅》曰 ‘氣,予也。’ …… ‘頃筐氣之’ 則梅已拋盡,并其筐亦拋予之也。” ⑥謂 (hui匯) : 通 “匯”,聚會。
上一篇:《探春慢》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題》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