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先·千秋歲》張 先
張 先
數聲鶗鴂①。 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②,無人盡日飛花雪。莫把幺弦撥③。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注釋 ①鶗鴂(tí jué):杜鵑。春天長啼,晝夜不停。②永豐柳:泛指園柳。永豐,唐代洛陽坊名。③幺弦:小弦。
鑒賞 這首詞寫惜春相思之情。
上闋寫暮春景象,暗示了美好愛情橫遭摧殘的沉痛之情。詞開篇從聽覺入手,幾聲鶗鴂的悲鳴橫空而出,凄然一振。《離騷》云:“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鶗鴂凄厲的鳴叫能使百草為之不芳,更何況多愁善感的詩人。作者對鳥聲的描寫,不似小女子家“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唐金昌緒《春怨》)般幽怨無奈,也不似周邦彥《瑣窗寒》詞“暗柳啼鴉”般黯然落寞,而是顯得凄厲悲切,這也奠定了全詞的情感基調。此時凄風苦雨,吹打得落紅滿徑,營造了濃厚的感傷氣氛。落紅意味著春天行將過去,人們對此常是充滿惋惜和無可奈何之情的。飽受風雨摧殘的“落紅”意象,也象征了主人公橫遭阻隔的愛情。“梅子青時節”句既點明了時令,同時也飽含深意。梅子青,即未熟,比喻青春年華和初戀感情。殘破的愛情就如同柳絮,日日夜夜寂寞地飛舞飄揚。柳絮輕飄無著的形象正好襯托了主人公失戀后的失魂落魄。“永豐柳”系化用典故。長安永豐坊多柳,生永豐園一角的垂柳,柔條極茂,怎奈無人一顧。詩人白居易為此寫過一首著名的《楊柳枝詞》。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載,白居易有妾名小蠻,善舞,白氏比為楊柳,有“楊柳小蠻腰”之句。及白年事高邁,小蠻還很年輕,“因為楊柳枝詞以托意:‘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永豐坊里東南角,盡日無人屬阿誰?’及宣宗朝,國樂唱是詞。上問:‘誰詞?永豐在何處?’左右具以對之。遂因東使,命取永豐柳兩枝植于禁中。”張先這里化用樂天詩意,略無痕跡,但平易曉暢的語句中,卻藏有深沉的含義。白居易因年老為姬妾今后將托身他人而傷感,作者則借以抒發了心愛的人另有所就的感傷。
柳鴉蘆雁圖(局部) 【宋】 趙佶 上海博物館藏
下闋筆鋒一轉,直抒情感。幺弦為琵琶第四弦,其聲音極其哀怨。“莫把幺弦撥”,是心有哀怨而恐被弦聲引發,情難自持,表現了詞人強忍內心悲痛的堅強。“天不老,情難絕”,化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而反其意出之,以一種否定的假設形式敘述,仿佛在陳述一種誓言,激昂悲壯,有古樂府《上邪》之風。“老”字暗示了時間上的遙遠,以至無窮,喻“情”的永恒;“絕”乃人聲字,往往用于極其激昂的句子中,在此表示堅信此情不絕,猶如《上邪》“乃敢與君絕”之句。之所以此情不絕,是因為二人“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此句以網喻心,使“心”這個空洞的名詞形象化了。網中有“千千結”,比喻愛情如網般牢固,不可破損。“千千”這一疊詞聲韻緩和,與前面“天不老,情難絕”句相呼應。結句“夜過也”,語氣更緩,也使情感平緩下來。此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作者以此作結,讓整個抒情氛圍籠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極富象征意義。宋晁補之所謂“子野韻高”即謂此。
全詞寫悲歡離合之情,幽怨哀婉,聲調激越,韻高而情深。(李飛躍)
鏈接 《千秋歲》詞牌。《千秋歲》,又名《千秋節》,雙調,七十一字或七十二字,上下片各八句,四或五仄韻(一般用上聲和去聲韻,尤以上聲韻為多),聲調顯得較為舒緩。另有《千秋歲引》(又名《千秋歲令》《千秋萬歲》),是在《千秋歲》的基礎上增減字數而成,雙調,仄韻,有八十二字、八十四字、八十五字、八十七字等不同的體式。
上一篇:《兩宋詞·李冠·千秋萬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黃庭堅·千秋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