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王風)》言情贈友詩歌
君子于役①,不知其期②。
曷至哉③? 雞棲于塒④,
日之夕矣⑤,羊牛下來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⑦?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⑧。
曷其有佸⑨? 雞棲于桀⑩,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11)。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12)?
這是一首思婦詩,表現了妻子對長期在外行役的丈夫深長的思念之情。
全詩好像一幅簡潔的素描,圖面栩栩如生。在暮色蒼茫的時候,這位妻子孤獨地望著遠處,思念著在外行役的丈夫。由于行役沒有期限,她盼歸心切,因而從內心深處發出“曷至哉”的深切呼喚。由于作品一開始就以女主人公的口中所述揭示其心中所思,因而就將她心中孤寂、焦慮的情感表現得很為真切感人。正當她陷于苦苦相思的時候,偏偏雞兒成群地進窩了,夕陽漸漸沉沒到山背后去了,羊牛也都從山坡上下來了。自然,奔走勞作的人們也紛紛回家休息了——黃昏啊,本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時候。可她呢?遠行服役的丈夫竟然沒有歸期,她怎能不牽腸掛肚呢?暮色更濃了,雞兒已在窩中的橫木上棲息了,從山坡上下來的羊牛也聚集在一起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也更深了。這種“日之夕矣”的環境氛圍的烘托,“雞棲于塒”、“雞棲于桀”、“羊牛下來”、“羊牛下括”的鮮明對比,將思婦倚門盼望丈夫歸來時孤零零的身影映現得更為清晰,將她冷清清的情思映襯得更為感人。她在暮靄和炊煙中孤零零、冷清清地站著,焦急地期待著丈夫歸來,其心中痛苦之深,自不待言。她卻拋開自己的痛苦,反而希望“君子于役,茍無饑渴”,關心對方的疾苦。這不僅擴充了作品的表現領域,將丈夫在外行役時忍饑受渴的情狀和妻子在家盼歸時苦苦相思的情景交融一起,而且使女主人公的思綿綿、恨悠悠,盡在不言中。這種從對面寫來的手法,直接影響到后世的詩人。《古詩十九首》 中的 《行行重行行》 ,在表現女主人公的相思離別之情時,即以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以揭示其心地的善良,情愫的美好。唐詩中如杜甫之 《月夜》 、白居易之 《邯鄲冬至夜思家》 等,設想家人種種情狀,可謂登峰造極。
由于這首詩本為樂歌,所以采用了重章疊句的結構。這種結構對于盡情抒寫女主人公日暮思夫時孤寂、焦慮的情思,起了重要的作用。從 “不知其期”到 “不日不月”,把 “君子于役”沒有期限的內容表達得更為具體而明確。“曷至哉”是寫思婦急切地盼望丈夫歸來,而 “曷其有佸”則進了一層,表現思婦殷切地盼望和丈夫聚首。從 “雞棲于塒”到 “雞棲于桀”,寫出雞兒從開始進窩到已經上架的過程。從 “羊牛下來”到 “羊牛下括”,寫出羊牛從成群下山到聚集一起的過程。時間的推移,自然加深了思婦對丈夫的思念。因而,從“如之何勿思”到 “茍無饑渴”的遞進也就很自然了。顯然,這種遞進式的重章疊句,一、二章之間盡管只換了幾個字,卻造成了結構上的回旋復沓。再加上反復運用對比和烘托的手法,創造了日暮黃昏的典型環境,同思婦孤寂、焦慮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因而形象鮮明而感人。
注釋
①君子: 妻子對丈夫的敬稱。于: 去,往。役: 徭役、兵役。②其期: 這里指服役的期限,或指歸期。③曷(he禾) : 何,什么時候。④棲(qi七) : 禽鳥宿于窩中。塒(shi時) :在土墻上鑿洞作成的雞窩。⑤之:其,將。⑥下來: 從山坡往回走。⑦如之何: 怎么。⑧不日不月: 不能用日月計算,意謂沒有準期。⑨有: 又。佸 (huo活) : 相聚會面。⑩桀: 借為“橛” ,木樁,這里指雞窩中供雞棲息的橫木。(11)括 (kuo擴) : 義同“佸”,指牛羊聚集一處。(12)茍: 也許,大概。
上一篇:《同劉二十八哭呂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和遠士無題六首(選一)》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