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孤生竹》言情贈友詩歌
冉冉孤生竹①,結(jié)根泰山阿②;
與君為新婚③,兔絲附女蘿④。
兔絲生有時⑤,夫婦會有宜⑥;
千里遠(yuǎn)結(jié)婚,悠悠隔山陂⑦。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⑧!
傷彼蕙蘭花⑨,含英揚光輝⑩,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zhí)高節(jié)(11),賤妾亦何為!
這首詩是寫女子新婚久別之怨。從全詩內(nèi)容來看,大約這位女子新婚不久,丈夫就出遠(yuǎn)門,很長時間沒有回來,寂寞之中深感青春易逝,不可追回,一種遲暮之感繚繞心間。作者抓住這個少婦的心理特征,作了生動細(xì)致的刻畫。
詩中的這位思婦,切盼新婚丈夫早日歸來共享愛情幸福,以免錯過青春歡愉。全詩圍繞這一心理特征,運用比興手法,描寫思婦新婚后的久別之怨。開頭兩句托物起興。“冉冉孤生竹”,是說自己婚前的孤苦; “結(jié)根泰山阿”,是說期望嫁給一個終身可以依靠的丈夫。“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是說自己已經(jīng)成婚,有了依附。兔絲是自比,女蘿比丈夫。“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用草木榮枯有時來喻人生的盛衰有時,夫婦的幸福相聚也要趁著最好的年華,不可錯過大好時光。“千里遠(yuǎn)結(jié)婚” 是回顧過去,意謂離家遠(yuǎn)嫁,實在不容易; “悠悠隔山陂”是說眼前的現(xiàn)實: 婚后與丈夫遠(yuǎn)別、久別。“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 上句極言思念之深,相思的痛苦; 下句說丈夫久久不歸,不知何故,帶有盼望歸來的意思。“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女子自比蕙蘭花。她正處在青春佳期,偏偏碰上丈夫遠(yuǎn)出,深感惋惜,因而從心底發(fā)出呼喚,希望丈夫能趁年輕時與自己共享愛情的幸福,錯過這個時機就太可惜了。“君亮執(zhí)高節(jié),賤妾亦何為!”但愿丈夫是個深明道理的人,守節(jié)之情不移。既然如此,我還有什么可表示的呢?以良好的愿望聊以自慰,又以無可奈何的心情承受著離別之苦,寫出了女子內(nèi)心的微妙變化。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運用比興手法,具有民歌藝術(shù)的某些特色。詩的前四句是從夫婦間的關(guān)系來說明相互間的相依為命: 以“孤生竹” ,“兔絲” 自比,以 “泰山阿”、“女蘿”比丈夫。這種比喻顯然是把女子視為依附于男子的附屬物,把男子視為靠山,反映了當(dāng)時的婦女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都要依附于男子的現(xiàn)實。詩人選擇兔絲來比女性是有道理的。因為女蘿不開花,兔絲卻開花,顏色好看,有可比性。下面以蕙蘭比女性也是同樣的道理。“含英揚光輝” 是說花的顏色鮮艷美麗,也是比喻女子處于青春佳期。同時在全詩中,比喻之間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例如 “兔絲附女蘿” 中的 “兔絲”比女性,因為兔絲開花,并有時間性,所以下句緊接著說: “兔絲生有時”。這里的 “時”又與后面“過時而不采”的 “時”接上了關(guān)系。“過時而不采”又回過頭去說明 “軒車來何遲”,“將隨秋草萎”則是說明 “思君令人老”。前有“冉冉孤生竹”之比,后面才有 “賤妾亦何為” 之說; 前有 “結(jié)根泰山阿”之喻,后面才會有“君亮執(zhí)高節(jié)”之贊。縱橫交錯而又一脈相通。這種比興手法的活用與妙用,在透視思婦的內(nèi)心世界,拓寬抒發(fā)女性情感的路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豐富了這首詩的整體形象,而且加深了詩中的內(nèi)在涵義。人們可以從詩中看出,這位思婦在閨閣幽思中迸發(fā)出青春不再、珍惜時光的強烈愿望。于是,一個新婚后久別丈夫的思婦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凸現(xiàn)出來了。
注釋
①冉冉: 即“苒苒”。柔弱貌。孤生竹: 猶言野生竹。②泰山: 大山。泰,同“太”,大也。阿: 曲。泰山阿: 猶云大山里面。③君: 指男方。④兔絲:蔓生植物。女蘿: 地衣類植物。以上二物皆依附他物生長。⑤時: 指兔絲生長有固定的時間。⑥宜: 適當(dāng)?shù)臅r間。⑦悠悠: 遠(yuǎn)。陂: 土坡。⑧軒車: 有欄干遮篷的車。⑨傷彼: 自傷。蕙蘭花: 女子自比。⑩含英: 含苞待放的花朵。比喻女子的青春活力。(11)亮: 亮察,此指深明大義。高節(jié): 此指堅貞不渝的愛情。
上一篇:《伯兮(衛(wèi)風(fēng))》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