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似出棟梁里,如和風雨飛。
掾曹有時不敢歸,謂言雨過濕人衣。
岑參(715—769),唐代詩人,荊州江陵(今屬湖北)人。天寶三載(744),進士及第,后兩度出塞,任職邊庭。肅宗時代,歷仕右補闕、起居舍人、虢州長史。大歷年間,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他是盛唐邊塞詩派的杰出代表,與高適齊名,詩歌想象豐富奇特,當代詩選家殷璠評曰: “岑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 (《河岳英靈集》)
天寶十一載(752),岑參與高適同在長安,與正任京兆府士曹參軍的李翥交游。這年秋末某日,高、岑一起到京兆府士曹廳,造訪李翥,觀看度雨云的壁畫,為精妙的畫藝所吸引,寫下了這首題畫詩。高適同時也寫了一首,題為《同李九士曹觀壁畫云作》。度雨云,是帶雨的飛云。
畫的實境是飛云,詩也就從“云”落筆。開端“似出”二句,意謂壁畫上的雨云,好像從棟梁里生出來,又像是裹挾著風雨在翻飛。詩句描寫飛云的動態,將詩題中的“度”字,細致而形象地刻畫出來,使人宛入真境。唐代題畫云的詩,都重在表現它的流動感,如李收《和中書侍郎院壁畫云》: “粉壁畫云成,如能上太清”。高適《同李士曹觀壁畫云作》: “只疑飛盡猶氛氳。”這些詩句,與本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掾曹”二句,仍然寫云。掾曹,義同掾屬,古代官府的佐治屬吏,這里指士曹參軍李翥。李翥“有時不敢歸”,為什么呢?因為怕被壁畫上帶雨的云淋濕衣服。這二句詩,不再停留在“度雨云”的具體描寫上,而是用夸張的語言,刻畫人們觀畫后的深層心理變化,加強壁畫的藝術效果。全詩語奇,意亦奇,它從眼前壁畫生發開去,著意于士曹廳的環境,重在寫“奇”。與高適詩相比,它呈現迥然不同的風貌, “始知帝鄉客,能畫蒼梧云。秋天萬里一片色,只疑飛盡猶氛氳”。高詩從壁畫展開想象,著意于萬里云天,重在寫“豪”。
雨云,是下雨前的暗黑色濃云,要用水和墨將雨云的狀態和質感描繪出來,是很困難的。本詩“如和風雨飛”、 “雨過濕人衣”的詩意,傳神地表現出水墨畫的筆墨功夫和觀賞效果。杜甫也寫過“元氣淋漓障猶濕”的詩句,這說明我國盛唐時代已出現潑墨、破墨等繪畫技法,水墨畫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宋代郭若虛談到董源的山水畫時,曾說過“水墨類王維”(《圖畫見聞志》)。杜甫、岑參的詩句和郭若虛的記載,都為唐代水墨畫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這首詩和高適的同題詩,在體式上很有特點,它們前二句五言,后二句是七言,有別于一般的五七言絕句。明代鐘惺評高適詩曰: “始知二句起,用筆便奇,看他比七言絕句又少四字,已是一首歌行。” (《唐詩歸》)岑參在詩題自里稱這種詩為“歌”,這和鐘惺稱它為歌行體,意見是一致的。
上一篇:《題李士曹廳壁畫度雨云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李成寒雅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