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舊友》言情贈友詩歌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
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
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
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
戰亂打破了人世間一切穩定的生活秩序,造成眾多親朋故交的睽離。烽火中人的生命如秋風里的黃葉,一朝分袂也許就是永訣。唯其如此,戰亂才濃縮了人際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倘或偶然遇到曾志趣相投的故舊,該會是怎樣一番悲喜交迸的情景呢? 詩題 “遇舊友”告訴我們,這首五言律詩攝取的正是這樣一組鏡頭。至于這 “舊友”是誰,卻并不重要。
首聯緊扣詩題的 “遇” 字。“已過才追問”,起句簡潔省凈,直接切入路遇的特定情境。沈德潛評此詩說: “起語得神,與 ‘乍見翻疑夢’ 同妙。”但同妙卻并不同工。“乍見翻疑夢”寫一照面的心理活動,是凝定的場景。“已過才追問”寫的是 “乍見”后的動作反應,是流動的過程。兩句都表現久失消息,不期而遇的疑惑。前者直接道出,是在確認前提下的不敢相信; 后者通過“追問” 的動作蘊含其中: 恍然面熟,又猶疑不定,需 “追問” 才能確認。故下句 “相看是故人”遞接而來。上前仔細打量,原來真的是老朋友。兩句一縱一收,覆遮了題目。既然是 “故人”,如何竟過而不識,需 “追問”確認呢?次聯宕開一步,作了回答: “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 “亂離”指明末清初的戰爭,這兩字是關鍵,提供了 “遇舊友” 的背景。動亂中分離之后再無地相見,即偶或傳來的消息也苦于難辨真假。可以想見,頻年兵戈,人的死傷誤傳比比皆是。后面 “驚魂”兩字暗示,也許這些消息里就有對方遇難的傳說。正是這 “苦難真” 的傳言,才使作者有 “已過才追問” 的行為。動亂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但作者仍多方探問對方情況,一個 “苦”字所包含的執著認真,道出兩人情誼的深厚。下句 “拭眼驚魂定” 中的 “拭眼”有兩重含義:一是擦去眼淚。意外的相逢令人無比激動,淚水禁不住模糊了眼睛,所以要“拭”去; 二是揉揉眼睛,再仔細相看的意思。前面雖經過“相看是故人” 的確認,但這亂世際遇還是太偶然,太意外,理智已經接受,感情上還未適應,潛意識中尚乍信還疑,所以不自覺地要“拭眼”重認。這里,一個簡單的動作,正外現了內心情感和意識的雙重波瀾。擦凈朦朧淚眼,望著眼前舊友,才徹底安下心來,所以說“驚魂定” 。隨后自然是慶幸,喜悅,而且也不能總立在路邊,自然須尋處酒肆,“銜杯笑語頻”了。這兩句寫喜極而悲、悲喜交加的情志極為生動。亂世重逢的舊友該有多少苦辣辛酸的遭際互相傾吐,一次偶遇的“銜杯” 又如何能盡償別后的相思,況且一旦分袂,誰又能保證不會再度失去對方呢? “移家就吾住”,作者不由分說,要對方索性移家與自己同住,難舍難分,正是情重義重的體現。“白首兩遺民”,末句一揚。清王朝建立后,從明朝過來的許多人不仕清朝,稱為“遺民”。本詩作于清順治七年(1650) ,此時作者尚未被迫出仕,故以遺民自居。“白首兩遺民”道出兩人堅守民族氣節的共同情操,這樣就使他們的友情不僅限于個人私交,而向具有崇高感的道義原則升華。“兩遺民”的“兩” 字實指外,更別有深意。戰亂中有多少舊侶親朋死于刀兵,又有多少前朝文臣武將搖變為新朝權貴,而他們兩人幸存于劫后,激勵以志節,那同氣相求的友情便格外地彌足珍貴。
這首詩抓取動亂背景中的偶然際遇,以簡潔明快的語句,通過一系列動作刻畫,生動地傳達了舊友重逢的復雜情懷。全詩一氣貫注,自然流走,意蘊醇厚雋永,極富盛唐風致。
上一篇:《送魏二》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酬王維盧象見過林亭》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