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剖心》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莊子·人世間》:“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成玄英疏:“比干,殷紂之庶叔,忠諫而被割心。”又,《史記》卷三《殷本紀》:“王子比干諫,弗聽。”“紂愈淫亂不止,微子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比干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史記正義》:“《括地志》云:‘比干見微子去,箕子狂,乃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進諫不去者三日。紂問:‘何以自持?’比干曰:‘修善行仁,以義自持。’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信諸?’遂殺比干,刳視其心也。”
【釋義】比干是殷紂王的庶叔,即祖父妾之子,為人忠勇,因諫而被剖心。他死后,紂的大臣們紛紛投奔周,周武王遂率領諸侯伐殷,殷乃亡。比干歷來被用作忠臣死諫的典故。元鮑天祐著《摘星樓比干剖腹》演此事,劇本已佚。又,《武王伐紂平話》與《封神演義》也都有此故事。
【例句】①有一個紂比干曾將心剖,有一個未央宮屈斬了韓侯。(佚名雜劇《包待制陳州糶米》第二折〔滾繡球〕)包待制即包拯唱詞,感嘆忠臣難做,容易屈死。②把那比干腹教刀刃分開,磣可可活把心肝摘。(狄君厚雜劇《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第一折〔六么序〕)介子推諫君,以比干作例,訴紂王無道,希望晉主不要重蹈覆轍。③有一個孝子周公旦,一個忠臣殷比干。(高文秀雜劇《保成公徑赴澠池會》第一折〔河西后庭花〕)相如說人才是國之寶。舉周公、比干為例。④我勝如紂比干、田穰苴報國存忠壯帝鄉。(李文蔚雜劇《張子房圮橋進履》第三折〔倘秀才〕)張良自述忠如比干。
上一篇:元曲典故《桮棬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比目魚》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