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意常七八》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h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
【釋義】意思是天下之事難以處處順利,事事稱心,不如意的事總是占多數。所以使得人們辦事猶豫,當斷不斷,貽恨于后。
【例句】①怕朱顏去也難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常八九。(高明套曲[商調·二郎神]《秋懷》[集賢賓])這里是說煩惱事多。具體是指功名未遂,姻緣未偶,因而不像原典的意思那樣有濃厚的哲理意味。此例“常八九”較原典更甚,后人常如此說。②[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三十四出《兩賢相遘》)牛氏道白,言自己心煩不如意又無人傾訴。③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尚仲賢雜劇《漢高皇濯足氣英布》第三折)英布上場詩。此兩句元劇中常用作上場詩。
上一篇:元曲典故《《黃庭》換鵝(右軍觀鵝)》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不孝有三》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