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孟子·離婁上》:“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漢·趙岐注曰:“于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
【釋義】孟子說,為人子者,不孝事有三種情況,而以無后絕嗣,最為嚴(yán)重。這是封建宗法制的道德觀,所以舜不告而娶為子嗣,不算不孝。
【例句】①圣人言不孝有三,絕子嗣無后怎敢?(賈仲明雜劇《蕭淑蘭情寄(菩薩蠻)》第二折[金蕉葉])嬤嬤來做媒,以圣人的話勸張世英娶淑蘭。②公祖大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卻不絕嗣了?(柯丹邱南戲《荊釵記》第四十三出《執(zhí)柯》)以無后為大作理由,勸十朋再娶。
上一篇:元曲典故《不如意常七八》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不纜舟》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