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皇》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楚辭·九歌》有《東皇太乙》一首,《文選》五臣注曰:“太乙,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王逸補注曰:“《漢書·郊祀志》云:天神貴者太乙,太乙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乙東南郊。”又,杜甫詩《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柳字》:“隨云拜東皇,掛席上南斗。”又,杜甫詩《幽人》:“風帆倚翠蓋,暮把東皇衣。”又,《尚書緯》:“春為東皇,又為青帝。”又,唐·戴叔倫詩《暮春感懷》:“東皇去后韶華在,老圃寒香別有秋。”又,宋·朱熹詩《春雪》:“東皇應好事,避舍亦相饒。”
【釋義】東皇指天神東皇太乙,是天之尊神。又,東皇也可指春神,若東君。有時,道教神仙“東王公”也可稱為“東皇公”。
【例句】爹爹,俺便似遭嚴臘,久盼望,久盼望你個東皇,望得些春光艷陽,東風和暢;也好羅,刬地凍剝剝的雪上加霜!(關漢卿雜劇《閨怨佳人拜月亭》第二折[斗蝦蟆])此例中“東皇”指春神。
上一篇:元曲典故《東海孝婦》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東皋舒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