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1。秋草獨(dú)尋人去后2,寒林空見日斜時(shí)(并起句用字無跡)。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對法極活)。寂寂江山搖落處3(抱“宅”字),憐君何事到天涯。
極沉摯,以淡緩出之,結(jié)乃深悲,反咎之也。讀此詩須得其言外自傷意,茍非遷客,何以低徊至此。
【校記】
1.客,《全唐詩》一作“國”。
2.獨(dú),《全唐詩》一作“漸”。
3.搖落處,《全唐詩》一作“正搖落”。
【箋釋】
[長沙]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九“潭州”:“《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shí)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xiāng)為長沙郡,以統(tǒng)湘川。下言長沙郡地者,皆《禹貢》荊州之域,楚之南境也。按《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漢初以吳芮有功,封長沙王。至景帝,封其子發(fā)為王,因入朝,有詔諸王迭起舞,王但張褏而已。帝怪而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以回旋。’帝悅,益以武陵、桂陽二郡。自漢至?xí)x,并屬荊州。懷帝分荊州湘中諸郡置湘州,南以五嶺為界,北以洞庭為界,漢晉以來,亦為重鎮(zhèn)……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為潭州,取昭潭為名也,又置總管府。大業(yè)中罷牧,置都尉府,三年罷為長沙郡。武德四年,又置潭州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府。”長沙縣,“本漢臨湘縣,屬長沙國。隋改為長沙縣,屬潭州。”“賈誼宅,在縣南四十步。”《水經(jīng)注·湘水》:“晉懷帝以永嘉元年分荊州湘中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內(nèi)。郡廨西有陶侃廟,云舊是賈誼宅地,中有一井,是誼所鑿,極小而深,上斂下大,其狀似壺。旁有一腳石床,才容一人坐形,流俗相承,云誼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樹,亦云誼所植也。”詩作于秋日,當(dāng)系赴湘南諸州途經(jīng)長沙時(shí)。
[三年謫宦]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賈生既以適(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棲遲,淹留不進(jìn)。
[楚客] 指賈誼,亦指后世羈留于楚者。
[人去]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引賈誼《服鳥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斜)兮,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閑暇。異物來集兮,私怪其故,發(fā)書占之兮,策言其度。曰‘野鳥入處兮,主人將去’。”
[漢文] 漢文帝。《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是時(shí)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言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文帝復(fù)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文帝為有道名君,卻使賈誼未盡其才,故有“恩猶薄”之嘆。
[湘水無情]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其辭曰:‘共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沈汨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仍隕厥身。嗚呼哀哉,逢時(shí)不祥……’”
[搖落] 凋殘,零落。因?yàn)榍锶招薪?jīng),故有此語。《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庾信《枯樹賦》:“沈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
【輯評】
《唐音癸簽·詁箋八》:劉長卿《過賈誼宅》:“秋草獨(dú)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shí)”,初讀之似海語,不知其最確切也。誼《
《唐詩鏡》卷二九:五、六當(dāng)是慰勞,非是俏語。
《唐風(fēng)定》卷一七:深悲極怨,乃復(fù)妍秀溫和,妙絕千古。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二:(前解)一解看他逐句側(cè)卸而下,又建一樣章法。一是久謫似賈誼;二是傷心感賈誼;三是乘秋尋賈誼;四是空林無賈誼。“人去后”,輕輕縮卻數(shù)百年;“日斜時(shí)”,茫茫據(jù)此一頃刻也。(后解)五、六言漢文尚爾,何況楚懷者!言自古讒諂蔽明,固不必皆王聽之不聰也。“憐君何事”者,先生正欲自訴到天涯之故也。
《古唐詩合解箋注》卷一○:“三年謫宦此棲遲”,賈生初與大中大夫,后被讒見疏,遷為長沙王太傅,棲遲于此,三年而留故宅。“萬古惟留楚客悲”,凡客游于楚,未有不為賈生悲者。“秋草獨(dú)尋人去后”,“秋草”,正是悲秋時(shí)候。我獨(dú)尋其人于秋草之中,而人已去久,所以可悲也。“寒林空見日斜時(shí)”,“寒林”,亦寫秋。空見寒林斜日,而不見賈生,蕭索之極,所以可悲。“漢文有道恩猶薄”,以漢文帝有道之主,而猶薄待賈生,則其不及漢文帝者又何如耶?“湘水無情吊豈知”,賈生渡湘水,為文以吊屈原,彼無情之水,吊之亦何益哉!“寂寂江山”,古人不見,則江山亦覺寂寥,且切秋日也。“搖落處”,草木搖落,人之被謫,亦為搖落。“憐君”,亦所以自憐也,是時(shí)長卿謫居長沙。“何事到天涯”,君何事而來此天涯寂寞之鄉(xiāng),蓋為讒口之故耶?然則長卿亦必有讒之者,而借此自況也。○前解寫過賈生故宅,后解所以深惜賈生而自悲搖落也。
《圍爐詩話》卷三:劉長卿《過賈誼宅》詩云:“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只言賈誼而己意自見。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誼之遷謫,本因被讒,今云何事而來,含情不盡。
《唐詩合選詳解》卷七:此文房謫宦長沙,因過賈生宅而賦以自況也。言賈生謫居三年,留此故宅,足以動萬古楚客之悲。是以其人已去,而我獨(dú)尋其跡于秋草之間。當(dāng)日斜之時(shí),而坐見寒林之蕭索,信堪悲矣。吾想漢文乃有道之主,而待君如此其薄,彼無情之湘水,又豈知君之吊而致其情于屈原乎?但以被寂寞之江山,君初何事而來,此豈非以讒口之故哉。然則文房之被謫,亦必有誣之者矣。沈歸愚曰:“誼之遷謫,本因被讒。今云何事而來,含情不盡。”七律至隨州,工絕亦秀絕矣,然前此渾厚兀其之氣不存。降而君平、茂政,抑又甚焉。風(fēng)會使然,豈作者莫能自主耶!
《昭昧詹言》卷一八:首二句敘賈誼宅。三、四“過”字。五、六入議。收以自己托意,亦全是言外有作詩人在,過宅人在。
《峴傭說詩》:劉長卿《過賈誼宅》詩,“漢文有道”一聯(lián)可謂工矣。上聯(lián)“芳草獨(dú)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shí)”,疑為空寫,不知“人去”句即用《
上一篇:《送紅線潞州節(jié)度使薛嵩有青衣善彈阮咸琴,手紋隱起如紅線,因以名之。一日辭去,朝陽為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登余干古縣城》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