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徙木》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變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釋義】商鞅為秦孝公所用,定變法之令,為取信于民,立木懸賞,令民遷移。
【例句】想商鞅徙木意何如,漢國蕭何斷其初,法則有準使民服,期于無刑佐皇圖。(劉時中套曲〔正宮·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后套)〔堯民歌〕)作者勸說高監(jiān)司改革鈔法。用“商鞅徙木”喻意法令必須堅決實行,才能服民心。
上一篇:元曲典故《商略雨》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善其事先其器》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