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三秋,古有多種說法:(1)《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指九個月。古人稱一秀為“一秋”。(2)《文選》卷三十六南朝齊·王融(元長)《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李善注曰:“秋有三月,故曰三秋。”(3)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北周·庾信《至仁山銘》:“三秋云薄,九日寒新。”此二說“三秋”乃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九月份;庾信并將九月九日重陽節與“三秋”聯系起來,亦是一證。
【釋義】“三秋”古人說法歧異,九個月、秋季三個月、秋季第三個月。作何解釋,視作品上下文而言。又,有人還以為“三秋”即三年,則是第四說。
【例句】你道是別匆匆無多半月,我覺的冷清清勝似三秋。(關漢卿雜劇《杜蕊娘智賞金線池》第三折)此例所用當是《詩經·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典故。
上一篇:元曲典故《三眠柳》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三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