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梅(灞橋驢背)》|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或曰:‘相國(指唐相國鄭棨)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此處何以得之?!?/p>
又,可參明·程羽文《詩本事》:“詩思:孟浩然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庇郑娝贸伞朵浌聿尽贰榜R致遠”條,著錄有《踏雪尋梅》雜劇,題目作:“春獻賦攀蟾宮桂,凍吟詩踏雪尋梅”,劇已佚。
【釋義】有人以為元劇中踏雪尋梅為孟浩然故事。也有以為是杜甫事。但以孟浩然故事為多。
【例句】①孟襄陽,興何狂,凍騎驢灞陵橋上。(馬致遠[雙調·撥不斷])孟襄陽即孟浩然,此處以踏雪尋梅為浩然事。②不避風寒,將詩尋覓,笑襄陽老子癡。(張養浩[中呂·朝天曲]《冬》)用孟襄陽踏雪尋梅典故描繪冬天景色。③杜甫,自苦,踏雪尋梅去,吟肩高聳凍來驢,迷卻前村路。(薛昂夫[中呂·朝天曲])這一小令以踏雪尋梅為杜甫故事,可能薛昂夫有誤。④探梅千百番,家童懶,灞橋驢背寒。(張可久[南呂·金字經]《偕王公實尋梅》)用踏雪尋梅典故,把王公實比作孟浩然。⑤瞥見游春杜甫,只疑是尋梅浩然。(王仲之[中呂·普天樂]《春日多雨》)此處以“游春杜甫”與“尋梅浩然”對仗,比喻西湖游人在初春雨雪天氣中的雅興。元范康著《曲江池杜甫游春》雜劇,已佚,小令用此故事。⑥自休官懶上長安道,但探梅常過灞陵橋。(汪元亨[正宮·醉太平]《警世》)此寫隱居后探幽尋勝,陶醉在大自然中的生活情趣。長安道喻仕途。⑦休強波,灞陵橋踏雪尋梅客。(馬致遠雜劇《江州司馬青衫淚》第一折[金盞兒])白樂天帶著孟浩然、賈浪仙來訪裴興奴,“踏雪尋梅客”即指孟浩然。⑧這其間尋梅的意懶,訪戴的心灰。(關漢卿雜劇《山神廟裴度還帶》第二折[梁州])形容大雪,連踏雪尋梅的人都冷得提不起雅興。
上一篇:元曲典故《踏破鐵鞋無覓處》|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郯子鹿乳養親》|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