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豫讓是戰國晉人,事智伯。智伯被趙襄子所滅,豫讓決心為智伯報仇。為了逃避人們的耳目,他漆身為癩,吞炭變啞,使形狀不可被人所識,以便伺機刺殺趙襄子。后事敗被獲,請得趙襄子衣服,刺三劍以示報仇,然后伏劍自殺。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元·楊梓有《忠義士豫讓吞炭》雜劇,今存。
【釋義】豫讓曾事范氏與中行氏,但不受重用。事智伯卻得到寵信,因而千方百計為之報仇,以報答智伯的知遇之恩。
【例句】①看了些英雄休爭閑氣,為功名將命虧。笑豫讓,嘆鉏麑,待圖個甚的。(周文質套曲〔越調·斗鵪鶉〕《自悟》〔鬼三臺〕)反用豫讓典故否定功名富貴。流露了消極厭世的感情。②嘆靈輒吃了桑間飯,勸豫讓吐出喉中炭。(查德卿〔仙呂·寄生草〕《感嘆》)作者把世上的是非,恩仇都看成虛無的東西,因而認為豫讓不必漆身吞炭為智伯報仇。
上一篇:元曲典故《豫章城》|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越娘》|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