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河渾渾,關崿崿①,太古以來神禹鑿②。
前車未行后車卻③,去馬一鳴來馬愕④。
自從虎視繼龍興⑤,周道不復如砥平⑥。
至今惟有秦川路⑦,千里秋風落葉聲。
[注釋]
①河: 黃河。渾渾 水勢盛大奔涌的樣子。崿(è)崿:高峻的樣子。
②太古:遠古,上古。神禹:對夏禹的尊稱。相傳夏禹治理黃河時,曾開鑿過潼關北面的龍門山。《拾遺記》云:“禹鑿龍關之山,亦謂之龍門。” 《太平御覽》引《三秦記》亦云: “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
③卻: 退,畏縮。
④愕: 吃驚,驚訝。
⑤虎視繼龍興:指秦朝繼承周朝,即周秦以來。班固《西都賦》有 “周以龍興,秦以虎視”之句。
⑥周道: 大道,官路。《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云:“有棧之車,行彼周道。” 砥:質地很細的磨刀石,此取其平坦之意。
⑦秦川路: 指關內通往長安的大道。
【題解】
此詩選自 《續潼關廳志·藝文志》。
【簡析】
這首詩先由黃河著筆,襯寫潼關的高峻,然后集中描繪潼關關道的崎嶇陡險,最后以關內秦川路的秋景收束。寫景與詠古相結合,創造了一種險奇渾雄幽深的意境。
馬趵泉
烽火臺第一墩
烽火臺第十六墩
烽火臺第十七墩
古渡
上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