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古甕頌》原文與翻譯、賞析
濟慈
1
你委身“寂靜”的、完美的處子,
受過了“沉默”和“悠久”的撫育,
呵,田園的史家,你竟能鋪敘
一個如花的故事,比詩還瑰麗:
在你的形體上,豈非繚繞著
古老的傳說,以綠葉為其邊緣,
講著人,或神,敦陂或阿卡狄?
呵,是怎樣的人,或神! 在舞樂前
多熱烈的追求! 少女怎樣地逃躲!
怎樣的風笛和鼓鐃! 怎樣的狂喜!
2
聽見的樂聲雖好,但若聽不見
卻更美; 所以,吹吧,柔情的風笛;
不是奏給耳朵聽,而是更甜,
它給靈魂奏出無聲的樂曲;
樹下的美少年呵,你無法中斷
你的歌,那樹木也落不了葉子;
鹵莽的戀人,你永遠、永遠吻不上,
雖然夠接近了——但不必心酸;
她不會老,雖然你不能如愿以償,
你將永遠愛下去,她也永遠秀麗!
3
呵,幸福的樹木! 你的枝葉
不會剝落,從不曾離開春天;
幸福的吹笛人也不會停歇,
他的歌曲永遠是那么新鮮;
呵,更為幸福的、幸福的愛!
永遠熱烈,正等待情人宴饗,
永遠熱情地心跳,永遠年輕;
幸福的是這一切超凡的情態:
它不會使心靈饜足和悲傷,
沒有熾熱的頭腦,焦渴的嘴唇。
4
這些人是誰呵,都去赴祭祀?
這作犧牲的小牛,對天鳴叫,
你要牽它到哪兒,神秘的祭司?
花環綴滿著它光滑的身腰。
是從哪個傍河傍海的小鎮,
或哪個靜靜的堡寨的山村,
來了這些人,在這敬神的清早?
呵,小鎮,你的街道永遠恬靜;
再也不可能回來一個靈魂
告訴人你何以是這么寂寥。
5
哦,希臘的形狀! 唯美的觀照!
上面綴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
還有林木,和踐踏過的青草;
沉默的形體呵,你像是 “永恒”;
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這一世代都凋落,
只有你如舊; 在另外的一些
憂傷中,你會撫慰后人說: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就包括
你們所知道、和該知道的一切。
(查良錚 譯)
【注釋】 ①敦陂:古希臘西沙里的山谷,以風景優美著稱。阿卡狄山谷也是牧歌中常歌頌的樂園。
【賞析】 這首詩也是寫于1819年5月。在詩人隨夜鶯的歌聲暢游幻想的王國之后,詩人又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復活了一尊希臘古甕上的圖案,并在這圖案中看出了永恒的美。
詩的第一節寫出了詩人的驚嘆與贊美。古甕上飾刻的花紋是“寂靜”的,“沉默”的,但卻“鋪敘出一個如花的故事”。那上面的人,還有神,還有優美的山谷,都啟導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在舞樂前/多熱烈的追求!少女怎樣地逃躲!怎樣的風笛和鼓鐃!怎樣的狂喜!”在詩人眼里,畫面透出無限的生機,因為詩人不只是用眼睛看,而且用心靈感受著。在第二節中,詩人就通過心靈聽到了那甜美的聲音。畫面上的風笛永遠不可能奏出聲來,但詩人卻聽到了“無聲的樂曲”,并且看到了那美少年永遠地吹奏不停——詩人也正需要在心中永遠回響著那優美的旋律。圖案上的戀人永遠接不上吻,但他們會永遠相愛,也永遠年輕,這就是一種永恒的美,這種永恒的美讓詩人神往,讓詩人渴望。
詩人感受到這種永 的美后抑制不住的激動心情在第三小節中充分流瀉了出來。詩人連續六次使用了 “幸福”一詞,并反復使用了 “永遠”“不會”等感情色彩極強的詞語,來贊美幸福的吹笛人,贊美幸福的愛。在詩人看來,連那樹木也是幸福的,因為它的枝葉從不會離開春天。
第四節又轉而描寫圖案中的一個局部。詩人的詢問把遠古的人們從圖案中拉了出來。在詩人的筆下,這些人,以及那小牛與祭司,都活生生地存在著,你可以與他們交談,可以追蹤著他們,看他們從哪個村鎮里來,又如何去赴祭祀。當然,你的腦海里也會浮現出古希臘人舉行祭祀的神秘而莊重的場面。圖案的空間畢竟是有限的,它不能連村鎮也鐫刻上,但詩人憑自己的想象力看到了村鎮的荒廢和靜寂。當人們都去參加祭祀時,村子空落了;而那些人們永遠不再回來,村鎮也就一年年荒落下來。詩人把現實的可能性與想象的可能性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了藝術上的美,“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他的美學思想。他強調藝術要有真實感,但這種真實感并不就是摹寫現實,而是需要借助于想象的力量。他在寫給出版商柏萊的信中就這樣說:“我只確信心靈的愛好是神圣的,想象是真實的——想象所攫取的美必然是真實的——不論它以前存在過沒有——因為我認為我們的一切激情與愛情一樣,在它們崇高的境界里,都能創造出本質的美。”我們在本詩中所感到的“真”(古希臘人的生活情景)全是詩人借助于想象描繪出來的,而這種“真”就使這首詩具有了無限的魅力。
上一篇:《布魯克林大橋頌》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延河曲》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