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先·一叢花令》張 先
張 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①。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②,更東陌、飛絮濛濛③。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④。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⑤。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注釋 ①幾時窮:何時才能窮盡。②千絲:喻指柳條。③飛絮濛濛:形容楊花亂飛,如濛濛細雨一樣。④溶溶:水流動的樣子。⑤簾櫳:簾子和窗欞。
沙汀鴛鴦圖 【明】仇英 上海博物館藏
鑒賞 這是宋代閨怨詞中廣為傳誦的一首名作。全詞完全從女性角度來寫,表達了女主人公在戀人離開后獨處深閨的相思和愁恨。
五代宋初的許多詞作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供歌筵舞席“淺斟低唱”之用的,這首詞也不例外。據蕭滌非考證,它是根據一定情節的賦作。宋楊湜《古今詞話》載:“張先字子野,嘗與一尼私約,其老尼性嚴,每臥于池島中一小閣上,俟夜深人靜,其尼潛下梯,俾子野登閣相遇。臨別,子野不勝綣綣,作《一叢花》詞,以道其懷。”由此可見,詞中的“南北小橈”“梯橫畫閣”正是作者和一個比丘尼私會之所。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索隱派的荒唐考證,或者認為它是好事者的杜撰,不盡可信,但是我們再來看一則材料。
后來有人在宋人程垓《書舟詞》里發現了一首《孤雁兒》詞:“雙鬟乍綰橫波溜。記當日,香心透。誰教容易隨雞飛,輸卻春風先手?天公元也,管人憔悴,放出花枝瘦。幾宵和月來相就。問何處,春山斗。只應深鎖嬋娟,枉卻嬌花時候。何時為我,小梯橫閣,試約黃昏后?”在這首詞的調名下,程垓自注云:“有尼從人而復出者,戲用張子野事賦此。”詞末“小梯橫閣”兩句顯然系化用張子野原詞“梯橫畫閣黃昏后”,即自注所謂“張子野之事”,也就是《古今詞話》所載的那段本事。據此,來看張詞末句“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就有了別一層含義:作者用桃杏凡花來比喻世間兒女,這就微妙地反襯出詞中人物原是一個出家持戒的比丘尼身份,而不是普通的女子。
古代出家的女子,尤其青年女子,多是受外在原因所迫,而不得不寄身空門。她們有著年輕美麗的容貌,也有著自己的愛情憧憬。與那些閨中兒女相比,她們更多地受著宗教科條和世俗禮數的制約,雖然明知“無物似情濃”,在面對自己喜歡的人時也會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情思。她們望著那些官道上南來北往的車騎,卻找不到屬于自己的郎君。因此,她們在情欲和身心上比那些深居閨中的思婦承受著封建禮教和世俗偏見更深重的戕害。“傷高懷遠幾時窮”,女主人公在經歷了長久的離別、體驗過多次傷高懷遠之苦以后,盤郁縈繞在胸中的感情終于傾瀉而出。因為事情的隱密性,作者略去了在此以前的許多情事,而直接發語議論,點明了主題。“無物似情濃”是對“幾時窮”的一種回答,傷高懷遠之情之所以無窮無盡,是因為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比真摯的愛情更為濃烈的緣故。“離愁”句,承上“傷高懷遠”。本來是亂拂的千萬條柳絲引動了胸中的離思,使自己的心緒紛亂不寧,這里卻反過來說自己的離愁引動得柳絲紛亂,使客觀之柳成了主觀感情的象征。加之那蒙蒙飛絮,分明是她煩亂心緒的一種物化。
下闋通過鴛鴦戲水的畫面描寫當時幽會場景,溫馨而美好。“雙鴛”二字既點出對往昔歡聚時愛情生活的聯想,又見出今日觸景傷懷、自憐孤寂之情。基于禮教和世俗的阻隔,他們不能從容地在花前月下共纏綿,而只能在那幽暗的閣樓密約私會。時間漸漸推移到黃昏,再到月亮初上,整個樓閣被黃昏的暮色所籠罩,一彎斜月低照簾子和窗欞時,他們才得相會相見。但這種溫柔纏綿卻又是短暫的,情郎離去后“又還是、斜月簾櫳”,唯有冷月相伴,孤枕難眠。“又還是”三個字點出,斜月照映畫閣簾櫳的景象猶在,但自從與對方離別后,自己已經不知多少次獨伴斜月了。“沉恨細思”三句,化用了李賀《南園》詩中“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之句來道出心聲,語極沉痛。說“桃杏猶解”,其實是自己無法掌握自己命運,連桃杏都不如,從中顯出“沉恨細思”四個字的分量。自己還不如那些凡世女子,那怕嫁一位薄情男子,也總比這樣幽會暗期來得好。通過這種欲為常人而不得的對比,越發見出了主人公的沉痛心情。賀裳云:“唐李益詩曰:‘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子野《一叢花》末句云:‘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此皆無理而妙。”(《皺水軒詞筌》)可謂中的之言。
全詞構思新穎,意濃語俊,將作者心底那種“別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引》)的感懷傳達得恰到好處。(李飛躍)
集評 宋·張舜民:“丞相領京兆,辟張先都官通判。一日,張議事府中,再三未答,晏公作色,操楚語曰:本為辟賢會賢,道‘無物似情濃’,今日卻來此事公事!”(《畫墁錄》)
宋·范公偁:“子野郎中《一叢花》詞云:‘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一時盛傳。歐陽永叔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謁永叔,閽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郎中。’”(《過庭錄》)
鏈接《一叢花令》詞牌。《一叢花令》,又名《一叢花》,雙調,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韻,張先的這首《一叢花令》是詞史最負盛名的佳作。
上一篇:《兩宋詞·無名氏·魚游春水》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李清照·一剪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