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冰心這個名字, 和中國新文學運動初期的歷史, 是很密切的聯結著的。她作為優秀的創作家而存在,她也作為卓越的小品文作家而存在。她的《除夕》, 《十字架》(北京晨報附刊), 《笑》(《超人》),《夢》,《到青龍橋去》(《往事》),特別是《往事》(二篇), 《山中雜記》(寄小讀者), 以及《寄小讀者》全書,在青年的讀者之中,是曾經有過極大的魔力。一直到現在,從許多青年的作品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冰心體”的文章,在當時,是更不必說了。青年的讀者,有不受魯迅影響的, 可是, 不受冰心文字影響的,那是很少, 雖然從創作的偉大性及其成功方面看, 魯迅遠超過冰心。
她是以什么建筑了自己在讀者間的根基呢?這是可以分作兩點說的。其一, 當然是由于思想上的原因。反映在作品中的冰心的思想,顯然是一種反封建的,但同時也多少帶一些封建性,這就是說,她的傾向是反封建的,但在她的觀念形態中,依然有封建意識的殘余。這情形,正是在新文化運動初期,青年中普遍的情形。在舊的理解完全被否定, 新的認識又還未能確立的過渡期中,青年對于許多問題是彷徨無定的,是煩悶著的。冰心作品所表現的,正是這種情形,她抓住了讀者的心。無疑的,在她的作品中,也還有基督教思想的血液存在,這些血液, 是流貫在她的愛的哲學之中。
由于冰心思想的決定,她在作品中所采用的形式,也必然是新的,也包含了若干舊的成分。冰心的文字, 是語體的, 但她的語體文,是建筑在舊文字的基石上, 不在口語上。對于舊文學沒有素養的人, 寫不出“冰心體”的文章,具體點講, 就是到了 “冰心體”的文學產生,是表示了中國新文學的一種新傾向的存在——以舊文字作為根基的語體文派。這在形式上,一樣的是一個過渡期的,適合于從封建思想中剛剛地掙脫出來的青年讀者的形式。從思想一直到文字技術,她是無往而不表示了她的獨特的傾向,她這樣的獲得了存在。
這樣的存在是不會長久的,她的影響必然的要因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的喪蝕,所以,到了近來,她的影響雖依舊存在, 可是力量,是被削弱得不知到怎樣的程度了。在小品文方面,所具有的, 當然是同樣的情形。《往事》等等,借她自己的話, 固然“感動過千萬的讀者”,但在田園詩人的傾向,個人主義的愛的哲學的主張被否定的現在, 當日的“盛況”,也是自然的成為過去的“史跡” 了。殘酷的時代的車輪, 是怎樣的碾碎那些應該被忘卻的記憶!
冰心的小品文,有些怎樣的優點呢? “文字是那樣的清新雋麗,筆調是那樣的輕倩靈活,充滿著畫意和詩情,真如鑲嵌在夜空里的一顆顆晶瑩的星珠。又如一池春水,風過處,揚起錦似的漣漪”(李素伯《小品文研究》);在文字方面,冰心的小品文, 確是有這樣的特色。不過,相應著上面所論的,我想發展的說一點,就是冰心小品文在當時所以能激起那樣大的影響, 第一,是由于廣大的青年讀者對于她的“愛的哲學”的共鳴,特別是母愛,兒童愛, 自然愛,這是蘊藏在每個人心胸里的,誰都具有著的愛的心情。第二,是由于他們對于冰心所選用的題材上的共鳴,冰心的題材,主要的當然是母親、兒童和自然,青年讀者在記憶里所有的,大概也很少的出于這三者之外,即出于三者之外,也必然的包含著三者于內,他們對于這樣的作家,怎能不作為自己的表白者看呢?第三,是冰心的文字富于情感, 雖然不是奔迸的,熱烈的,但那“乙乙欲抽”的情懷,在什么地方都表露著在,都在襲擊著讀者。第四,我想說的,就是前面引用了的所謂冰心文字上的“清新雋麗”了。有此四種特點,遂建立了冰心當時在創作界的權威。
1933年
(《現代十六家小品》, 上海光明書局1935年版)
賞析 1934年阿英編輯出版了一部《現代十六家小品》其中收集了周作人、朱自清、謝冰心等小品120篇,阿英給這16位作家每人作序一篇,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序文題目雖為“謝冰心小品序”,但從文章列舉的作品來看,實際上都是冰心在二三十年代蜚聲文壇的散文。因此,可以這樣認為,這篇序文,實際上是阿英為冰心散文寫的序。
文章一開始,作者把冰心放在特定的“新文學運動初期”這一歷史背景下,將冰心的創作活動與社會政治、經濟、歷史、心理因素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察,指出其獨特的創作個性。接著作者指出冰心在新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她的散文“在青年的讀者之中,是曾經有過極大的魔力”, “青年的讀者有不受魯迅影響的,可是不受冰心文字影響的,那是很少。”
阿英不愧是位大手筆,他不拘泥冰心的散文創作,從宏觀角度,對冰心整個創作特色作了精辟的論述,指出了冰心作品所以具有廣泛影響的奧秘所在。在思想內容方面有兩點,一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冰心的思想,顯然是一種反封建的”,表現了“五四”前后一部分青年特有的心態。二是流貫于冰心作品中的“愛的哲學”,使不少青年讀者產生心理共鳴。作者這一論斷是符合冰心創作實際的。
冰心是在“五四”狂飆巨瀾中走向文學之路的,早期作品具有濃厚的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五四”以后,冰心像其他苦悶青年一樣,開始思考和探索人生問題。她深受基督教義和泰戈爾哲學影響,信奉“萬全的愛”。這種泛愛思想,雖然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但在當時特定環境下,它又具有反封建意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與當時群眾特別是青年心理產生共鳴。正如茅盾在評論冰心作品時所指出的那樣: “立刻引起熱烈的注意,而且引起了摹仿并不是偶然的事,因為‘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愛’呢還是‘憎’,在當時一般青年的心里,正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徐迺翔主編《中國現代作家評傳》)。
內容決定形式,阿英從這一辯證觀點出發,分析冰心作品所以“獲得存在”的另一原因,那就是獨特的“冰心體”深受讀者的青睞。這種文字形式的特點,主要在白話文中巧妙地融進唐詩宋詞元曲的韻味,也滲和著西洋文學名著的瓊漿。這種形式既發揮了白話文流利曉暢的特點, 又吸收了文言文凝煉簡潔的長處。“適合于從封建思想中剛剛掙脫出來的青年讀者的形式”。總之,思想內容上的反封建傾向和博愛主義、以及文學形式上的“冰心體”,都適應了當時青年的需要,這是冰心作品獲得廣大讀者歡迎的重要原因。正如文章所指出:“從思想一直到文字技術,她是無往而不表示了她的獨特的傾向,她這樣的獲得了存在。”
序文在論述冰心創作成就之后,接著緊扣文章的中心,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了冰心散文創作的特色及其廣泛影響。其一,是由于廣大的青年讀者對于她的“愛的哲學”的共鳴。在冰心的散文里,熱情歌頌了偉大的母愛,她將慈母之愛描寫得那樣深沉、甜美、無私和忘我。其二,讀者對冰心所選用題材上的共鳴。冰心散文的題材,主要是對母愛的頌揚,童心的放歌,大自然的禮贊。其三,冰心文字富于感情,冰心的散文以抒情為主,那哀婉、凄清、溫情脈脈的抒情氣氛,“乙乙欲抽的情懷”,時刻都在襲擊著讀者。其四,冰心文字的“清新雋麗”,筆調“輕倩靈活”充滿詩情畫意。“有此四種特點,遂建立了冰心當時在創作界的權威”。由于前面作者展開的論述相當充分,令人信服,最后得出這樣的結論自然被讀者所接受。
文章在構思上的突出特點,是從宏觀著眼在微觀落筆,很好地做到了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作者視野開闊,站在時代高度,從宏觀角度來透視冰心整個創作成就及其局限,同時又能從微觀突出重點,對冰心散文創作進行系統而精辟的分析。它不僅為我們理解冰心創作尤其是散文創作起到了導讀作用,而且為30年代評論作家樹立了示范。
上一篇:讀韓愈所著《毛穎傳》后題|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質樸頌——序《荒煤散文選》|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