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
雨里荊溪疊疊山,濕云藏翠有無間。
歸來老眼模糊在,水墨還消白日閑。
【評說】
本詩選自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五。
除題詩外,沈周還有題語,云:“近與沈豫軒工侍雨中話別,見湖西諸山出沒煙云間可愛,歸寫此以寄孤興。正德己巳八十三翁沈周。”正德己巳,即正德四年(1509),這一年八月,沈周病逝,此圖乃是他臨終前不久(只有兩三個月)的作品。
荊溪,是宜興地名。沈周曾兩次去宜興,第二次到宜興,他已經七十三歲,曾畫作《張公洞圖卷》。畫這幅《吳山圖》,已經八十三歲,身體已經衰弱,不可能再去宜興,他與沈豫軒話別的地方,也不可能是宜興。但是,題詩的首句明明寫道:“雨里荊溪疊疊山”,雨里層巒疊山,分明是一派荊溪山色。他兩度游宜興,親眼看到過荊溪、罨畫山色,印象很深,事隔十多年,也難以磨滅。現在與友人話別時,看到眼前湖西諸山的景色,酷似荊溪山色,所以在題畫詩中便用“荊溪”代擬“吳山”。雨云濕潤,將翠山遮住,時隱時現,空翠色在有無之間。這兩句詩,正是題語中的“見湖西諸山出沒煙云間可愛”的生動寫照。第三、四兩句轉寫“歸來”后作畫的情景,也就是題語中所說的“歸寫此以寄孤興”之意。自己雖然老眼昏花,但是還能用水墨消遣白日的空閑時間,畫成這幅《吳山圖》。詩句先寫自然之景,再寫歸來作畫,使自然景觀之美轉化為繪畫美,這種題畫詩的寫法,前人累累使用過,而出現在詩人兼畫家沈周的筆端,確也別有一番風韻。
上一篇:《題吳子野黃山舊舫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吳性存所藏趙仲穆竹枝雙蝶圖與玉山同賦》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