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宿云初散青山濕,落紅繽紛溪水急。
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煙搖綠蘿①。
綠蘿搖煙掛絕壁,飛流淙下三千尺②。
瑤草離離滿澗阿③,長松落落凌空碧④。
雞鳴犬吠自成村,居人至老不相識。
瀛洲仙客知仙路⑤,點染丹青寄輕素。
何處有山如此圖,移家欲向山中祝
【注釋】
①綠蘿:女蘿,植物名,色綠,故云。②“飛流”句:用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成句,僅換一“淙”字。淙,流注。③離離:繁茂貌。阿(e):水邊。④落落:稀疏貌,孫綽《游天臺山賦》:“陰落落之長松。” ⑤瀛洲:仙山名,海上三神山之一。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初集·松雪齋集》。
商琦(生卒年不詳),字德符,曹南(今山東荷澤)人,官至集賢學士,善畫山水、墨竹,師李營丘,得其墨法。
趙孟頫不僅是元代著名的書畫家,也工于詩,時人以唐李白、宋蘇軾比之。這首詩采用七言古詩的體式,靈活多變的用韻,超逸的氣勢,清奇的風格,題寫《桃源春曉圖》,讀來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全篇用韻迅速轉換,與詩意的變化緊緊配合,形成四層詩意。第一層,開端兩句,“濕”、“急”,押人聲十四輯韻,描寫畫面上桃花源洞外景色,點出畫題“桃源”意,云白、山青、花紅,色彩清麗,“初散”、“繽紛”、“急”,描寫物體之流動,富有動態感。“落紅繽紛”,隱括陶淵明《桃花源記》:“落英繽紛”入詩,不露痕跡,如出己手。
第二層,三、四兩句,“多”、“蘿”,換押平聲五歌韻,描寫畫面上桃花源洞口的景色,點出畫題“春曉”意。第三層,中間六句,“壁”、“尺”、“碧”、“識”,入聲十一陌、十三職通押,描寫畫面上桃花源里的景色和居人的生活。這里是全詩的主干部分,也是詩人下功夫的地方,畫家的畫意,詩人的詩意,來自我國古代典籍,有著極為深厚的文化底蘊,《老子》云:“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詩》:“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畫家和詩人將前代哲人賢士的社會理想,演化成新的造型藝術和語言藝術,并在畫與詩上,蒙上了濃重的神仙色彩,蘊含著逃世的隱逸思想。
第四層,最后四句,“路”、“素”、“妝,換押去聲七遇韻,寫出詩人的觀感。前二句,稱道畫家是仙山上的仙客,在絹素上點染丹青畫成桃花源圖;后二句,表達自己的移家入桃源的愿望,收結全篇,氣足神完。胡應麟《詩數·外編》卷六評趙孟頫《桃源春曉圖》詩:“雄渾流麗,步驟中程。”極是。
上一篇:《題唐希雅畫寒江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嗣濮王蘆雁二首(選一)》題畫詩賞析